探訪北京餐飲市場:節約漸成習慣 浪費仍有發生

2020年09月06日09:0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探訪北京餐飲市場:節約漸成習慣 浪費仍有發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瞿芃

  傍晚的一場秋雨過后,北京月壇南街仍舊車水馬龍。

  同和居二樓已坐滿客人,郭素紅手捧一本菜譜,穿梭在飯桌之間:“我們新推出了半份菜,您考慮下?”

  從跑菜上菜到餐廳服務,從領班到餐廳副經理,來自河北承德的她,在這家老字號餐飲店已工作12年。她向客人介紹的,是店裡發起的“光盤行動”。

  “我們響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不僅制作了宣傳標識,還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在點餐時也會提醒客人適量。客人如果做到‘光盤’,還會獲得5元代金券獎勵。”郭素紅說,“光盤行動”受到客人普遍歡迎,收台時明顯感覺廚余垃圾少多了。

  在中央電視塔旋轉餐廳,經理梁爽有著相同的感受:“我們是自助餐,以前浪費嚴重的時候,一桌5個盤子3個都有剩余,還有的拿了整整一盤蝦,一隻都沒吃,最后隻能倒掉。現在大家節約意識都有明顯提高,這種現象沒有了。”

  記者在旋轉餐廳后廚看到,從17時開餐到19時30分,廚余垃圾正好裝滿一個塑料桶。據梁爽介紹,以前同樣的時間段內,廚余垃圾得有兩到三桶。

  說到廚余垃圾,記者搭乘北京京環綠豐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垃圾收運車,繞豐台體育中心走了一遭。在豐台區某機關單位,推桶工張明星發現,存放廚余垃圾的兩個綠色塑料桶“空了一個”,不像以前“每天兩大桶”。

  “我們每天下午三點收運他們三餐的廚余垃圾。垃圾減量的同時,物料成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出現的饅頭、花卷、米飯等主食很少見了,現在大部分是果皮、果核和廢棄的菜葉子。”駕駛員韓軍政告訴記者。

  收運車的終點是靠近西南五環的豐台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完成稱重、傾倒和清潔后,結束一天工作。產業園內建有廚余垃圾處理廠,據廠長魏光介紹,豐台區境內的餐飲和家庭廚余垃圾都在這裡處理,通過分離有機質、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實現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這段時間,廚余垃圾處理量明顯下降。以餐廚垃圾為例,每天的處理量從原來260噸降到200噸左右。”魏光說。

  感受積極變化的同時,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了一些餐飲浪費的現象。8月30日晚,記者在一家飯店的包間內看到,客人均已離場,飯桌上卻剩有大量菜品、主食和酒水。服務員稱,客人已下樓,她們正根據客人委托對部分菜品打包。

  記者注意到,即便在服務員完成回鍋肉、麻婆豆腐等4樣菜的打包任務后,仍有未吃完的粉絲、椒麻雞、龍須菜、果盤和4碗小面留在桌上。一桶已開封的2升裝啤酒手感較沉,疑似未喝完,服務員稱啤酒也要打包,讓客人“連桶帶走”。另有已開封白酒一瓶,所剩頗多,飯店經理見狀,隨即安排服務員將這瓶沒有蓋子的白酒“給客人送下去”。

  消費單據顯示,該桌客人共11位,除贈送菜品和自帶白酒外,點菜15道、小面11碗、點心一份,消費啤酒15升、飲料若干,金額共計4779元。

  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賀保貴看來,當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取得積極進展,絕大部分消費者已經或者正在養成節約的習慣,但婚宴、家庭宴、朋友聚會等仍然是浪費的易發區域。對此,該協會在向會員單位和社會餐飲企業提出倡議的同時,督促餐飲企業推出婚宴自助餐,豐富團餐套餐品種,便於消費者根據實際人數靈活選擇、避免浪費。

  令人欣慰的是,厲行節約在受訪的青少年中得到廣泛認可。北京八中學生張奕麒告訴記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過一些比較嚴重的浪費現象,因此更加懂得節約的重要:“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在節約糧食的同時,多向身邊的同學、朋友宣傳‘光盤行動’。”

(責編:徐前、楊良旺)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