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壽在查看三角梅長勢 供圖
白雲簇擁,青山環繞,巴江河靜靜流淌。走進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鎮疊水村,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大棚基地裡,村黨總支書記張德壽正忙著查看三角梅長勢。
疊水村位於宜良縣竹山鎮北邊,距鎮政府17公裡,距縣城34公裡,域內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屬於典型的偏遠貧困山區。
多年來,雖然疊水村黨總支始終把探索適合本地發展、帶動力強的產業作為首要任務,先后經歷了發展柑橘、青棗、豌豆、核桃、板栗等經濟作物的嘗試,但因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自身素質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群眾增收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2017年被納入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成為宜良縣4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
改變,從夯實產業基礎開始。2019年,村黨總支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市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50萬元,村級自籌資金8萬元,實施了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成溫室大棚並出租經營,當年便產生村級集體經濟收益4萬余元,實現了從“空殼村”到“產業村”、從“輸血”到“造血”的蝶變。
黨建引領疊水村“蝶變”
村黨總支凝聚力強,村“兩委”干部敢闖敢干,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是村民心中真正的“領頭雁”和“定盤星”。
“在張書記的帶領下,我們村變化很大,隻要村干部帶頭,我們都跟著干。”疊水村貧困戶鄭瓊芬說,村干部和黨員為村民做出了示范,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發展信心。
村黨總支找准黨建促脫貧的抓手,以黨員積分制考核為載體,開展村組干部、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黨員連心”行動,讓黨員干部幫扶肩上有擔子、貧困戶脫貧致富自身有動力。
疊水村村民大都勤勞,貧困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好項目帶動,增收乏力。在宜良縣“百企幫百村”脫貧幫扶挂鉤工作中,疊水村黨總支積極爭取宜良某苗木花卉公司支持,多次邀請企業深入疊水村,對氣溫、海拔、濕度、光照等條件進行調研論証,認為疊水村可依托巴江河谷及石林大疊水瀑布景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三角梅產業。
在此基礎上,村黨總支組織黨員代表先后三次到企業實地參觀學習,通過試種,幼苗成活率高、長勢較好,從而堅定了發展三角梅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工人在為花卉蘭進行修剪 供圖
激活農村經濟發展動能
怎樣盤活農村資源,讓村級集體經濟活起來?疊水村提供了樣板。
2017年9月,宜良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開始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關鍵在於盤活資源,真正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在村黨總支書記張德壽看來,疊水村發展的難點和堵點也正在於此,必須喚醒“沉睡”的集體資產,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村裡流轉土地50余畝,吸引13戶貧困戶入股,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三角梅大棚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這個思路在張德壽的腦海裡逐漸清晰。
思路已經明晰,關鍵在於落實。當年疊水村便通過清產核資,在本村集體土地上建立了三角梅產業基地,成立了宜良縣疊水紫峽谷三角梅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開始發展三角梅產業。2019年種植面積已達到100余畝,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了群眾增收,幫助了13戶貧困戶脫貧。
發展初見成效,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缺乏提升三角梅品質所需的溫室大棚、澆灌管網等配套設施,疊水三角梅市場競爭力不高,限制了三角梅產業的發展。為破解困境,疊水村黨總支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積極申報2019年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蓋三角梅溫室大棚。
三角梅溫室大棚項目的實施,大大增加了疊水村融入花卉交易市場的“底氣”。經過溫室大棚改進三角梅質量,每年能夠嫁接改良3000株,每株三角梅價格能提高約5倍左右,實現更高產出。目前,疊水村已種植三角梅120畝,10萬余株。
為做大做強花卉產業,疊水村充分發揮黨總支引領作用,加強政策落實、注重宣傳發動,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為實現產業對脫貧攻堅的牽引作用建言獻策。2019年,合作社又引進花卉蘭種植,由合作社開展經營和管理,依托項目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培苗優勢,促進產業多元發展。
“合作社建好后,在保障每年4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目標上,村委會將每戶貧困戶以2.3萬元入股的方式納入合作社分紅,為本地村民務工增收提供新路子,惠及群眾80余戶,覆蓋全部貧困戶,合作社還向貧困戶支付土地租金7萬元,吸納50余個貧困村民就近就業。”張德壽說,合作社還為6戶有條件發展三角梅產業的貧困戶提供2800株幼苗並教授種植管養技術,帶動周邊群眾栽種三角梅幼苗80畝4.2萬株,為農戶增加土地流轉收益近30萬元,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提供有力保障。
沒有產業支撐的脫貧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昔日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今,正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逐步實現由弱變強。改變了過去長期以來形成的積貧積弱局面,實現一產、三產有機融合,提升了農業產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探索出了一條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好路子。(袁申滿)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