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互助小組:讓年輕人的情緒有處安放

2020年09月04日09: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心理互助小組:讓年輕人的情緒有處安放

  最近,青年心理互助小組的發展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參與者往往有著共同的心理特點(如一定程度的社交焦慮)或目標需求(如起床困難),通過定期聚會,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分享並紓解各類情緒問題。

  青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一方面,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凸顯,有獨立的想法,對自我、社會、未來充滿興趣和想象﹔另一方面,隨著對社會的了解、對現狀的思考越來越多,客觀上能力與資源的不足,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期待與行動的鴻溝,會產生很多認知和情感上的沖突,情緒無處安放,青春陷入迷茫。

  大體來看,青年人的心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危機:發展性危機、境遇性危機和存在性危機。發展性危機是指在正常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急劇的變化或轉變所導致的異常反應,比如新生入學的適應、畢業找工作困難等。境遇性危機是指出現罕見或非常規事件,且個人無法預測和控制時出現的心理危機,比如發生家庭變故、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存在性危機是伴隨著重要人生問題(比如追問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出現的內部沖突和焦慮。

  出現心理危機時,我們一般會想到心理咨詢。這是一種專業化的助人活動,通常會採取一對一的形式,有一定的規則(如付費、保密)。但心理咨詢也有較大的局限性。首先,專業心理咨詢師嚴重不足。按中等發達國家標准,中國需要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約50~80萬人,現有約7~8萬人。其次,很多人對心理咨詢仍然有較大的誤解和偏見,不願意找心理咨詢師。

  因此,其他的心理助人形式或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心理助人不是心理咨詢行業的專利。自人類誕生起,就有了各種心理助人活動,比如日常聊天、社團文化活動等都帶有心理助人的成分。心理互助小組,則是一種更加正式、助人意味更濃、自主性動機更強的團體心理互助活動。與心理咨詢或心理熱線不同,心理互助小組的重要價值在於群體的力量,成員們通過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在群體中感受到被接納、被尊重,自我心理功能得到改善,從而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生活和走出困境。

  心理互助小組,會讓自己覺得“我並不是一個人”。不少發展性危機涉及道德和社會規范要求以及父母等重要他人的期望,本身比較敏感。因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太願意向他人訴說這些問題。心理互助小組,可以讓自己發現,其實不只是我一個人這樣,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我們不需要為自己有某種想法或存在某種問題而感到羞恥。在小組中,會發現別人很懂我,不會嘲笑我,我們通過別人看到了很多個自己。“自己”慢慢變小了,但是也更真實了,從而獲得了一種被理解的力量。

  心理互助小組,讓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比如,疫情作為一種境遇性危機,有時會引發較大的恐慌和焦慮。境遇性危機的突發性和巨大的破壞性,很容易讓人喪失希望。個人的力量雖小,但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黑暗之中,一個人是孤獨的,但一群人在一起就不會覺得那麼黑暗。一起抱怨,一起吐槽,一起經歷,有時雖然有點“喪”,但信心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慢慢點亮,終於在困境中感到了希望。

  心理互助小組,讓成員處於有效的人際聯結。人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動物,人需要從人際聯結中去尋求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效的人際聯結對存在性危機具有重要的療愈作用。心與心的距離,就是你走一步,我走一步,然后奇跡就慢慢發生了。打破了隔閡,打破了原有的防御,就產生了一種情緒,那就是愛,一種存在的勇氣。(陳武)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