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技藝,弘揚文化(中國道路中國夢)

唐 帥

2020年09月02日09: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傳承技藝,弘揚文化(中國道路中國夢)

  讓作品更具時代性,讓玉石具有更多文化味,是我作為岫岩玉雕傳承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從藝30年來,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門手藝的生命力不僅在於技藝的傳承,關鍵還要注重文化的弘揚。

  眾所周知,岫岩玉質地細膩溫潤、顏色翠綠、層次豐富,適合制作符合東方藝術美感的工藝品。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到大型玉雕萬裡長城,不少岫岩玉雕作品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對於非遺傳承人來說,隻有用精湛技藝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才能不負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

  傳承,首要的是扎好根。這個根,就是立足時代、反映生活。沒有哪一種傳承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從時代風貌、生活萬千中找到傳承與創作的交互點。比如,我在創作豐收系列作品時,依托花玉現代礦料的顏色和形狀,發掘出辣椒、蘿卜、白菜等富有東北特色的小型物件,盡力在生動可感中呈現美好生活的主題。可以說,在時代脈搏中發揮工匠技藝優勢、把握文化意韻,就能創作出滿足群眾需要、符合時代旋律的好作品。

  傳承是本,創新是魂。如何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所提出的新課題。這就必須通過一個個技法、一件件作品,讓散落在自然界中的玉石活起來。

  還記得在創作大東北系列作品時,用“料”與用“意”的關系處理很重要。借助黑白玉料水墨山水韻味的特點,以此表現中國大地變化、鄉村進步發展的創作靈感十分強烈。於是,品東北山區冬景、訪玉雕山水大師、問普通群眾百姓,我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對白山黑水間美麗鄉村的描繪。這次創作也給了我一個啟示,隻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才能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技藝傳承與弘揚文化,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匠人接續耕耘。父輩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無論哪種工藝、無論何種文化載體,隻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專一、專業、專注,就能把技藝繼承並發揚好,也就能在萬千錘煉中找到符合時代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立足新時代,傳承一份技藝、守護一份匠心,文化薪火代代相傳不僅需要全心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惟其如此才能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作者為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岫岩玉雕非遺傳承人)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