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開遠:“多元聯動”鋪就鄉村善治路

2020年08月31日15:36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省開遠市以樂百道街道阿得邑村為鄉村治理試點,探索建立黨員干部包保聯系、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黨建引領“1+2”模式,多元聯動打造善治鄉村,助力脫貧攻堅,接力鄉村振興。

“三級包聯”織密“聯系網”。探索多種形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健全村干部入戶走訪和黨員聯系農戶機制,建立村到組、組到戶、人到人的“三級包聯”制度,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搭建了村“兩委”班子成員聯系村民小組,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聯系貧困戶,支部黨員聯系貧困群眾的黨群“聯系網”,形成了以村黨總支為“指揮部”,村民小組黨支部為“橋頭堡”,支部黨員為“戰斗細胞”的戰斗體系。將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明白人、帶頭人選進村組班子,推行黨員評星定級制度,開展“一名黨員一面旗,百名黨員紅旗飄”的先進示范活動,全村6個黨支部120名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在鄉村治理各項工作中當先鋒、做表率,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顯著提升。

“三步措施”激活“內驅力”。探索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制,採取“黨組織+”模式,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業,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栽好“梧桐樹”。採取“黨組織+項目”模式,“兩委”班子向上爭取項目,“領航”項目落地﹔成立項目協調服務工作組,“護航”項目實施,推動農業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引來“金鳳凰”。在栽好“梧桐樹”的基礎上,大力招商引資引來“金鳳凰”,先后引進10家公司,採取“黨組織+公司+農戶”模式,流轉土地1.2萬畝,帶動1223人在家門口務工,人均年務工收入1.92萬元,開啟了群眾“土地流轉收入+就近務工收入”雙增收模式。產出“金蛋蛋”。做好“特”字文章,採取“黨組織+黨員+農戶”模式,邀請農業專家和行業技術人才為全村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分析村內的優勢項目和發展潛力,規劃全村產業發展路徑,篩選適合的發展項目。深入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招商引進農特產品加工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三治並行”增強“凝聚力”。探索黨建引領“1+2”模式(黨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並行”的新型基層治理體系。一是抓創新推進村庄法治。創新鄉村法治普及宣傳教育形式,將法治宣傳融入黨組織“三會一課”、“村三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發揮駐村法律顧問、司法所等進村入戶宣傳作用,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壯大農村調解員隊伍,切實做好重點領域、重要節點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二是抓重點強化村民自治。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健全村規民約范疇,注重使用本土方言,讓村規民約“規”得准、“約”得實﹔實施整治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通過干部包村、黨員聯戶,建起村有人負責、戶有人聯系的網格化管理格。同時,聘請“低保戶”“五保戶”擔任村內保潔員,形成整治環境衛生戶戶行動,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三是抓鄉風培育促村庄德治。採取“三個一”(為學生放映一部電影、借閱一本書籍、送一份學習用品)的方式,大力實施“第二家長行動計劃”,開展“道德講堂”,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組,覆蓋整個社會”的良好局面﹔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開展“道德評議會”,評選“和睦家庭”“文明庭院”等群眾身邊的典型。建立“紅黑榜”公示制度,“紅榜”公示好人好事,“黑榜”通報不文明行為,教育引導村民形成文明鄉風。(馬雄發)

(責編:朱紅霞、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