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農旅融合”的創新密碼 小山村變網紅地靠的啥?

2020年08月28日08:19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小山村變網紅地靠的啥?

  麥地沖村“牛郎織女”彩色稻田。 記者杜文蕾攝

  剛剛過去的這個七夕,宜良縣九鄉鄉麥地沖村又一次在全國火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畫面,被當地農民以稻田為紙、水稻為墨,“畫”在了青山綠水間。游客紛紛前來“打卡”,在“央視頻”直播平台,全國網友連連點贊:“夜色下的稻田,伴著鋼琴,真是安撫人心!”“聽著蛙聲看稻田,這是夢境啊!”“真好!今年國慶我就過去看一看!”

  緊靠著宜良縣九鄉風景名勝區,麥地沖村卻從沒“借過光”,從“養在深閨無人識”到聲名大振,一個傳統農業村如何向旅游發展轉型?在昆明市全面推進“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戰略中,麥地沖村用實踐作出了回答。

  “彩色田”裡作畫

  2019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距離九鄉風景區僅3.5公裡的地方,有一個被時光封存的古老村落,這裡麥田如畫、溪水環繞、風景秀美。

  以前“靠山吃山”,村民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麥地沖村村干部寇存林說,隨著老一輩人逐漸喪失勞動力,村民的收入來源僅靠幾畝田地,手裡難有幾個零花錢,年輕人紛紛離鄉打工,村庄漸漸成為“空心村”。

  “九鄉風景區每年旅游收益上億元,但跟當地村民的關系不太大,我們距離風景區那麼近,想要帶動村民增收和貧困地區發展,為什麼不借力發展旅游?”在宜良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九鄉鄉黨委書記王雪梅看來,麥地沖村生態環境優美,除了緊挨著九鄉風景名勝區,周邊還有即將開發建設的三腳洞景區和已初具特色的天生橋村等景點,具備“農旅融合、文旅共生、三產融合”的發展潛力。

  2019年,麥地沖村運用彩色稻田技術,在百畝稻田上“作畫”,“彝家歡歌”彩稻景觀徐徐展開,緊接著,“向陽花開”彩色向日葵景觀、“我心向黨”荷塘等一幅幅畫卷也被勾勒出來,麥地沖村“一炮而紅”,迅速成為旅游網紅打卡地,前來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統計,2019年麥地沖村游客接待量達10萬余人次。

  今年3月,初嘗甜頭的麥地沖村,早早謀劃“稻田畫”,從出圖到種植,經過選育、設計圖案、定點測繪、種植插秧、田間管理等多個環節,歷經數月完成。目前,已進入最佳觀賞期,游客隻需站在觀賞台上即可觀其全貌,每上升一層看到的景致都不盡相同。

  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牛郎織女”圖案在全國眾多彩色稻田中脫穎而出,吸引了不少省外游客的目光。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的汪宇樂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計劃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間,推出一期‘江山如此多嬌’旅游主題節目,主要展現全國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在網上搜尋資料的時候,我立馬就被麥地沖村的彩色稻田所吸引。”汪宇樂此次帶著工作人員經過實地考察后,很快確定對麥地沖村進行錄制。“麥地沖村有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在山腰有一個天然的觀景台,比起很多平原城市的景觀水稻,整體畫面看上去更有層次感,也要震撼許多。”汪宇樂說。

  帶著村民一起富

  游客來了,村民要怎麼富起來?

  2019年,一群人的到來,讓這個小山村更加熱鬧起來。當年,中國農業大學和昆明市簽訂了鄉村振興政校合作共建協議,開展都市驅動型的鄉村振興建設實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和他的團隊經過實地考察,選取了6個各具特色的村庄作為“昆明市——中國農業大學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實驗區示范村”,麥地沖村榜上有名。這是彩色稻田帶來的“溢出效應”。

  47歲的黃遠建是麥地沖村的建檔立卡戶。1982年,黃遠建在村口蓋起了聯排3間房,分別是烤煙房、馬廄、豬舍。如今,由於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更新,這3間房早已沒了用處,閑置下來。

  眼下,麥地沖村不少村民正興建房子,蓋的並不是水泥洋房,而是一棟棟老房子。但古朴大門的背后,是一個個現代化的生活空間:廚房、客廳、花園、步道……齊全的配套設施讓這個古朴的村落有了別樣的氣質。

  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個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半空心村”,處處都是年久失修的老宅和斷壁殘垣。當時,麥地沖村共有閑置宅基地和農房17間、烤煙房20間,閑置牲畜房12間。

  “我們考察了不少地方,發現游客比較青睞特色民宿,如果加上麥地沖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風光,這就相當有吸引力了。”王雪梅介紹,由於特色民宿投資大,當地探索採取房屋流轉和入股分紅兩種方式,村民不用出一分錢,隻需將空閑的房屋流轉給合作社,就可以獲得租金,還可以坐等分紅,同時讓沉睡的生態資源有了“用武之地”。

  按照村集體討論確定的流轉單價,黃遠建的房屋面積共計160平方米,租期20年,租金3萬元,使用權歸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由村集體統一出資20余萬元改造為“示范民宿區”。20年后,房屋的經營權歸黃遠建所有。

  作為村內首個“吃螃蟹的人”,2019年,黃遠建的3間閑置房被流轉到麥地沖村集體,在李小雲團隊的指導和設計下,由寇存林帶領村民改造為“鄉村學舍”。

  黃遠建拿著3萬元租金,購置了農用三輪車、旋耕機等設備,大大減輕了他的生產生活負擔。而修繕好的民宿,20年后還給他繼續經營,對於今后的日子,他充滿期待。

  辦民宿,關鍵在“特色”上——打造民宿的過程中,麥地沖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為了最大程度保留村庄的歷史原貌,在房屋的打造上,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修舊如舊。”王雪梅介紹,麥地沖村對房屋進行加固,完善內部設施功能,讓游客住進去后,產生干淨整潔又獨特的民宿體驗感。同時,對村民院落進行整體打造,硬化了院壩和多條人行步道,修建了花台,對古樹進行保護,讓游客既能賞花賞景,又不會濕腳沾泥。

  如今,改造之后的“鄉村學舍”有兩層,第一層是會議室、廚房和書房﹔第二層是3間臥室和衛生間。既可以接待前來調研和實踐的師生,也能供游客居住,成了村裡民宿標志性建筑,這也是今后農房改造的“樣板房”。

  王雪梅介紹,以“鄉村學舍”為中心,麥地沖村目前已流轉7間閑置烤煙房、6間牲畜房的使用權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由村集體統一改造為示范民宿區,計劃改造民宿12間、提供床位18個,現已完成主體改造工作,成為“盤活農村閑置資產”的示范。

  農村小伙把家還

  麥地沖村廣袤的田野沸騰起來,也吸引了走出去的農村青年“回流”。

  今年,麥地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依托中國農業大學、麥地沖駐村工作隊,成立了麥地彩居有限公司,旨在將鄉村旅游收益用於發展集體經濟和村民分紅。接過一紙聘書,李小雲成了麥地沖村“榮譽村長”。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聘請村內3名返鄉青年分別擔任首席執行官(CEO)、首席財務官(CFO)、首席技術官(CTO),讓農民自己來當“老板”,由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制定薪酬待遇制度,提供與在城市就業相匹配的工作條件、薪資標准及職業培訓。

  為提高鄉村人才的從業素質,李小雲專家團隊負責指導村內年輕人運營、管理公司,並組織公司骨干到省內一流民宿企業培訓。同時,宜良縣從上級獎補資金中預留20萬元設立青年人才培育基金,專項用於實驗期間招聘的回引人才工資和本土人才培訓費用支出。

  老山村的復興,就像蝴蝶扇動的翅膀,讓山裡人成為時代的主角。

  22歲的返鄉青年寇軍智目前擔任公司CEO,“我和村裡的另外兩名小伙伴都在昆明上過學,本來想留在城市發展,但眼看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決定回鄉。”寇軍智的團隊現已有5人,包括村內返鄉青年、外出務工人員、退役軍人等。

  李小雲充滿信心地說,這批心懷農業、情系農村、視野開闊、理念先進的“新農人”,正在成長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他們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李思嫻 王姍)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