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寥廓派出所轄區面積35.65平方公裡,有11個社區、15.79萬實有人口,現有民警46名、輔警123名,是曲靖市最早成立的派出所。連續8年獲評 “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全省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雲南省青年文明號”“雲南省公安機關警營文化建設示范點”,雲南省青少年維權崗﹔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3次,先后走出任萬裡等三位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供圖
“紅色驛站”,黨群服務的“橋頭堡”
寥廓森林公園佔地4875畝,被譽為“天然氧吧”和“城市綠肺”。每天,前來這裡爬山、休閑的市民群眾達3萬余人次,節假日日均人流量可達4萬余人次。為加強園區的治安防范,也為更好地服務游客和群眾,2019年8月,寥廓派出所主動與公園黨組織建立聯動機制,在寥廓公園建立了“紅色驛站”,由2名黨員民警、3名輔警聯合公園安保人員和護林員開展巡邏防范、宣傳動員、便民利民及應急救援等工作。
“紅色驛站”的建立,不僅將服務送到了群眾身邊,也延伸了打擊犯罪的觸角。自“紅色驛站”設立以來,共收集各類信息40余條,發放安全防范宣傳資料7000余份,根據群眾提供線索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幫助群眾130余次,得到入園群眾的一致好評。這是寥廓派出所在轄區創建黨建聯盟機制,搭建黨群工作服務點的一個縮影。
“走進曲靖南城門,就是一家人,同守安全門”。2019年初以來,寥廓派出所針對地處曲靖城市核心區域,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眾多這一特點,提出了以黨建引領、構建黨建聯盟,做實黨群服務工作的思路,主動聯系轄區各單位黨組織,並簽訂“黨建聯盟協議書”,建立“需求清單”“項目清單”“服務清單”“人才庫清單”四個清單,以及治安聯動、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服務共擔的工作機制,實現了社會治理聯勤聯動、聯建聯防的新模式,2019年轄區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5.63%、27%,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哪裡有危難、哪裡有困難,“黨群服務點”就延伸到哪裡。作為曲靖醫院最集中的區域,寥廓派出所轄區內的曲靖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曲靖婦幼保健院三家醫院是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中流砥柱。派出所通過黨建平台整合力量,組織警力與三家醫院的160名保安力量組成“白衣護衛隊”。疫情襲來,毅然成立臨時黨小組,每日派駐醫院警力15人,在發熱門診、傳染病區創建“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帶領“白衣護衛隊”開展秩序維護、巡邏防范、應急處置、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等工作,在關鍵時刻迅速穩定了就醫秩序,穩定了民心。
供圖
“老王警務室”,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
“貼心老王”,是社區群眾對寥廓派出所天池社區民警王懷明的親切稱呼。天池社區屬於中心城區老城區,人口密集,商鋪林立,治安復雜、安全防范基礎薄弱。58歲的社區民警王明懷一心為街坊鄰裡解決煩心事、揪心事,群眾干脆把社區警務室稱為“老王警務室”。
“做群眾工作,就得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王明懷說。憑著這樣的信念,王明懷在11年的社區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六字工作法”,即集、訪、宣、防、熟、調。“集是轄區信息的收集、採集和匯集,訪是針對群眾和相關單位的走訪、下訪和接訪,宣是安全防范知識等的宣傳,防是轄區的人防、技防和心防,熟就是做到轄區的人熟、物熟和事熟,調就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化解。把這幾個方面都做好了,群眾對你的工作才能認可。”王明懷說。而這些工作,每一項,他也真正落到了實處。
天池社區有著曲靖城區最大面積的老舊木房連片區,是老曲靖的歷史象征和文化印記,但消防安全隱患十分突出,成為黨委政府關心、群眾揪心的老大難問題。老王在警務室配置了3隻小喇叭,根據不同季節、發案時段,用小喇叭開展安全防范宣傳。
為守護社區平安,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老王將社區工作人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環衛工人等組建為紅袖標隊伍,帶動其參與巡邏防范和服務群眾。天池社區屬於老城區,因各種原因引發的矛盾糾紛突出。為此,老王一方面將轄區內的老黨員、老街長、老書記發動起來,充分發揮其德高望眾、人熟地熟的優勢,廣泛收集社區民意,另一方面主動充當“和事佬”,積極化解矛盾糾紛。
在所長王春看來,王明懷是年輕民警的楷模,他在的警務室,便是群眾身邊的“派出所”和“安全港”。
如今,老王警務室的“群眾工作法”已在全所開花。派出所還總結推廣了“港灣式”矛盾化解模式,推動建立街道、派出所、社區、中心警務亭和職能部門、責任單位組成“四級聯動、多方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機制,設立戶外港灣式“古城調解亭”,為當事雙方搭建了舒緩心情、消除怨氣的空間,派出所2名心理咨詢師適時開展心理干預,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影響信訪維穩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2019年以來,派出所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7起,化解率達98%。
供圖
“雷鋒式警隊”,為民情懷的新標杆
“一朵警花三個娃”。談起“麒麟區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寥廓派出所民警魯思妤默默資助和幫助2名困難兒童的動人事跡,轄區群眾無不津津樂道。
2017年5月的一天,魯思妤在一次處警過程中了解到,一個年老盲人帶一個小孩流浪乞討,這個小女孩名叫小芳,老家在會澤縣火紅鄉,媽媽生她時難產死了,爸爸常年外出打工,她和爺爺艱難生活。近兩年,爺爺眼睛看不見了,就帶著她流浪乞討為生,因為戶口問題,這個當時已經8歲的小女孩遲遲未能上小學。當晚,核實情況后的魯思妤夜不能寐,天剛亮就跑到辦公室,向火紅鄉派出所說明情況,協商辦理小芳戶口,又聯系了就近的保渡小學。沒想到的是,校方了解到趙彥芳的實際情況后特事特辦,不僅給孩子辦理好入學,又為孩子提供了免費供餐的特殊待遇。而從那之后,魯思妤就把小芳當成了自己的閨女一樣照顧。
位於曲靖中心城區珠江源廣場的中心警務亭,是寥廓派出所在“治庸懶、強擔當、樹新風”主題實踐中,面向轄區群眾亮出“雷鋒式警組”的一道新的風景線。警務亭2名民警、33名輔警24小時輪守在這裡,2019年,警務亭共受理各類報警求助1362起,抓獲現行違法犯罪人員48人,化解矛盾糾紛548起,服務群眾636人,贏得了群眾稱贊的口碑。
“群眾的事情,沒有大事小事之分,隻要找到我們,我們就一定要解決好。”這是警務亭隊員們對群眾最朴素、也是最庄嚴的承諾。
“哪裡有罪惡,他就直指向哪裡,哪裡有困難,他就奔向哪裡!安排到自己手上的警情,千磨萬仞都要幫老人找到親人,磨破嘴皮也要和輕生者展開救援談判,幫助其重拾生活的信心。”這是2020年1月寥廓派出所民警黃伏生獲評“雲南省公安機關十佳接處警民警”稱號時對他的褒獎詞。
昔日,曾經同為巡邏民警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任萬裡以10年萬裡的巡邏腳步守護著轄區的安寧﹔如今,黃伏生以14年11200余次的處警“零投訴”,詮釋著把群眾安危放在心上的堅守,詮釋著派出所建設“雷鋒式警隊”的傳承和情懷。(張軍、唐楚然、顧慶忠、劉利)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