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盤龍區依托面山防洪滯蓄工程 河道綜合整治見真章

2020年08月18日08:23  來源:雲南日報
 

聚焦

近年來,盤龍區水務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治水動力,努力培養了一支懂水、愛水、惜水的水利隊伍,打造一支“講政治、有情懷、能擔當、守紀律”的治水鐵軍,為昆明市推進滇池流域水環境治理、助力水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

“上截”完善防洪減災體系

一場大雨過后,昆明市九龍灣五採區恢復區面山上空氣清新、綠草茵茵、路面潔淨。沿山路而建的邊溝裡,相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攔水壩,可以層層沉沙,減緩水流速度。站在山腰往下看,還有大大小小的滯蓄池依山而建、有序分布,有的在雨水匯聚處新建而成,有的利用低窪地勢修建而用。

“邊溝、攔水壩、滯蓄池,形成了盤龍區九龍灣五採區面山的‘上截’水網,因為管理到位、清淤及時,已在雨季發揮了截流砂石、緩速水流、沉澱淤泥、減少淹水的作用。”盤龍區水務局副局長饒勁介紹,從今年的降雨情況來看,九龍灣五採區面山徑流水收集率達到了94.58%,泥沙攔截率達94.9%,有助於滇池保護治理、緩解城市淹水。

剛剛過去的7月20日,昆明又降暴雨,許多昆明人都擔心“看海魔咒”再次來臨,然而,北站隧道並未發生淹積水,依然車水馬龍、秩序井然,不只是北站隧道,北市區許多地方都未發生淹積水事件。

“這與近年來通過‘上截’構建起來的防洪體系有很大關系。”饒勁介紹,盤龍區立足於摸清家底,進一步算清水賬,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城區水系上發力、從治污上破題,探索“上截、中疏、下排”模式,構建“三橫三縱一面”治水體系,即以盤龍江、金汁河、東干渠3條橫向主河道和馬溺河、清水河、羊清河3條縱向聯通河道為主體,依托面山防洪滯蓄工程,開展河道水系綜合整治。

2018年以來,盤龍區先后實施了長虫山面山麥溪溝片區洪水攔截工程及長虫山五採區恢復區面山、九龍灣五採區恢復區面山防洪滯蓄工程,初步實現了對施工范圍內地表徑流的有效引導控制,實現了“上截”的目標。

今年5月30日,盤龍區建設完成了長虫山、九龍灣面山防洪滯蓄完善二期工程,建成截洪溝、雨水收集溝、沉砂池、滯蓄塘等各類防洪滯蓄設施,可利用總容量達18590立方米。通過面山“截、分、滯、蓄、泄”有機結合,初步實現了對九龍灣、長虫山面山和龍泉路片區地表徑流的有效引導控制,在近期降雨中有效發揮了作用。截至目前,九龍灣面山工程區累計產生徑流水量為16.11萬立方米,累計收集徑流水15.56萬立方米,徑流水收集率為94.58%﹔累計產生泥沙6443.6噸,攔截泥沙6129.1噸,泥沙攔截率為94.9%。如今,盤龍全區1小時降雨量大於30毫米造成的淹積水點明顯減少,積水水深均在0.15米左右﹔1小時降雨量大於50毫米、積水深0.15米至0.3米的淹積水點也明顯減少,如2013年全區淹積水點為139個,2017年為21個,2018年、2019年均為17個,2020年僅4個。

饒勁說,“上截”完善了防洪減災體系,通過“滲”涵養水土,“蓄”把水留在原地,“淨”把水用在原地,實現了分散雨季主城河道行洪壓力、減輕水源污染、緩解城市淹積水的目的。

“中疏”污水提能增效

“全力抽排,排至下方的雨水管。”7月12日晚的連續降雨,導致昆明市南院路發生淹積水,最深的有30厘米。昆明排水設施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盤龍區水務局在現場通力協作、冒雨處置。“我們迅速調集移動抽水泵的同時,研究抽排方案,決定將積水抽起來后排向200米之外的雨水管。不到兩個小時,路面淹積水全部排完,道路恢復秩序。”饒勁說,雨季來臨前,他們花了大功夫,厘清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做到心中有數,處置高效。

多年來,由於老舊小區管網陳舊、新建項目自行埋管等多種原因,造成城市地下污水、雨水管網堵塞、斷裂、錯接、亂接、混接的情況太多,不但容易發生淹積水,還不知往哪裡排,處置效率極低下。“現在情況不同了,雖然還是一下雨就淹,但至少我們清楚地下管網的走勢、脈絡、承載力,可以精准判斷出為什麼會淹、淹了怎麼辦,從而進行有效處置。”

這是盤龍區做好“上截”后,進行“中疏”的一部分。2019年以來,盤龍區緊盯重點領域,著力推進防治污染,開展清水入滇微改造工程,有效減少雨季混合污水進入河道。加快推進管網維護和建設工作,結合清水通道建設,對全區雨污錯接、亂接、漏接點進行改造,全面消除老舊城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管網空白。同時,因地制宜,依水施策,精准發力,開展了盤龍區金色大道至北辰大道排洪箱涵匯流區前期工作,摸清了箱涵匯水區域2.5平方公裡內的11個雨水接口、18個排口現狀,以及箱涵匯水范圍區域內市政道路及小區內部18.2公裡道路、51.64公裡管網的長度,還摸清了44個雨污水管錯接點位。2020年,盤龍區與排水公司聯合開展此處排洪箱涵匯流水污水管網提能增效和清水入滇工程,由盤龍區負責對40個小區庭院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由排水公司負責實施市政管網錯接改造,確保雨水管內無污水接入。

“中疏,就是以健康水生態為抓手,主要通過管網完善及雨污分流等措施,實現雨污剝離,達到污水提能增效和清水匯流入河的目的。”饒勁介紹。

“下排”助力水質提升

微風起,清澈的盤龍江中段水波蕩漾,映著兩岸鮮花綠樹及林立高樓,呈現出一幅湖光抱城廓的風景畫。今年內,盤龍江將申報省級“美麗河道”,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美麗河道建設,是‘下排’的一個內容。”盤龍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下排”,以宜居水環境為動力,主要通過全面梳理全區河道情況,推進綜合治理補短板,統籌做好水源涵養、受損河道治理等工作,達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與順應百姓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

“下排”著力解決河道綜合治理難題,助力水質提升。2019年,盤龍區納入國考、省考、市考的9個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標,其中盤龍江大花橋、得勝橋、金汁河王大橋3個斷面水質優於考核目標,東白沙河水庫水質由2017年、2018年的劣V類提升至IV類,鬆華壩水庫水質穩定保持II類。全區2019年河(湖)長制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盤龍江盤龍區段水質穩定在Ⅲ類。下半年,盤龍區水務局將補齊治水短板,繼續開展盤龍區東干渠分洪隧洞工程,確保工程完工后同步發揮面山截洪和清水通道作用。同時,完成金汁河河道修復工程,確保片區安全渡汛。完成轄區管網、調蓄池、河道及支流溝渠清淤除障工作,消除內澇淹水隱患。2020年,全區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工作,除了盤龍江,年內還力爭完成金汁河、牧羊河、冷水河美麗河道建設並配合市級完成美麗河道申報工作,打造安全、生態、宜居、人文河道。通過建設河道慢行系統、服務設施、景觀綠化等內容,做好河湖生態修復、水域岸線管控,建設河湖岸線景觀帶,挖掘水文化底蘊,全面促進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實現人水和諧。(浦美玲)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