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渡縣苴力鎮栗子園村:丟掉“煤炭碗” 吃上生態飯

2020年08月17日08:15  來源:雲南日報
 

“曾經的栗子園村,有大大小小14個煤礦,綜合最高年產能30萬噸,產值高峰期達7500多萬元,那個時候,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吃‘煤炭飯’。”彌渡縣苴力鎮栗子園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楊正斌是親歷者。

“2014年,在淘汰落后產能中,縣委、縣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將栗子園的所有煤礦,全部永久性關閉。”當時楊正斌有些不知所措,“老百姓都習慣了依賴煤炭產業,何去何從,真的很迷茫。”

按下“黑色”發展終止鍵后,栗子園村老百姓收入來源被“切斷”,貧困發生率迅速“飆升”,全村709戶、2683人,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時候達56.64%。

“經過分析和研判,栗子園村必須調頭轉型,走綠色發展、生態發展路子,第一步就是要打響‘生態突圍’戰。”大理白族自治州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茶向華介紹,作為州級挂包單位,州機關事務管理局真情投入、真心奉獻,“經過大家五六年的奮戰,栗子園村已經形成了以重樓、肉牛、土雞、生豬和經濟林果為主的‘五個千萬’產業。”

“煤炭損失,生態補償。栗子園村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路子。”楊正斌興奮地算起全村生態發展大賬:重樓350畝,產值超3000萬元﹔肉牛1400頭,產值近2000萬元﹔土雞10萬羽,產值超1000萬元﹔生豬年出欄3000多頭,產值超1500萬元﹔經濟林果產值突破1000萬元。2019年底,栗子園村生態產值突破8500萬元。栗子園村的發展底色,也由“黑色”換成如今的綠色。

走進栗子園村力六山上組,村民小組長唐春和妻子正忙著給牛喂草料。“我家有32頭牛,國慶節前后准備賣了。”當記者問能賣多少時,唐春有些羞澀:“毛收入七八十萬元吧,最低六七十萬元沒有問題。”

轉型的不只是唐春,還有曾經的“煤炭大王”羅永錢,經過五六年的探索,他變身成為“重樓大王”。

“投入了2000萬元左右,發展了300多畝,今年計劃賣出15噸。”站在重樓種植基地裡,羅永錢看到了綠色希望,“除了這300多畝,去年我育苗兩噸,明年又可以發展400畝。我一定要帶頭,讓我們的左鄰右舍都種起來、富起來。”(記者 博達)

(責編:徐前、楊良旺)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