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屏邊縣,了解該縣“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脫貧攻堅新成效。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雲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距省城昆明300公裡,距州府蒙自50公裡,至越南首都河內300余公裡,滇越鐵路、昆河公路穿境而過。屏邊縣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譽,毗鄰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縣內綠地覆蓋面積達60%以上。
根據屏邊縣山水相依的地理優勢,當地因地制宜的開展新城區建設。貫穿滴水苗城的“牧羊河”,流經新老城區的河段全長7.3公裡,落差高達300米,屏邊縣圍繞該河段沿途打造牧羊河濕地園區,包括休憩慢行步道等公共配套設施。
依山傍水新苗城,扶貧車間多元化創收
沿下游水域新建的滴水苗城新城區保留了苗式建筑中青瓦黃牆、木格窗、“美人靠”等特色,與穿城而過的河道以及背靠的連綿山脈相依偎,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滴水苗城設有屏邊縣繡娘扶貧車間,由苗繡老師的統一指導,據了解,車間現有繡娘86名,上到70多歲的老人,下到20幾歲的姑娘都參與其中,在發展傳承苗繡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貧困人口提供了多元化的工作創收平台。
綠色產業助脫貧,特色經濟謀新篇
屏邊縣依據轄區內地理條件,因地制宜開展綠色產業部署,在不同海拔地區,分別種植不同作物及果蔬產品,發展荔枝、獼猴桃和枇杷種植各10萬畝,重點打造100個優質高產示范園,發展1000戶種植大戶,落實村村有林木,家家有果樹,戶戶有收入。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種植水果39.01萬畝、速生用材林105萬畝、林下經濟作物31萬畝。人均擁有10畝以上綠色產業,戶均從綠色產業發展中獲得收入超3萬元/年。至2019年底,全縣76 個貧困村、18046戶74155人貧困人口均實現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55.68%下降到1.31%。到6月30日,剩余的578戶1766人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准。
大龍樹社區居民施敏是土生土長的屏邊人,她說:“近年來屏邊的變化非常大,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屏邊,到屏邊旅游。”(劉昶希 楊銳 嚴平)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