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艷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 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庄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諸城是我國最重要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地,此前發現了鴨嘴龍類、角龍科、纖角龍科、蜥腳類、暴龍科、竊蛋龍類的化石材料,諸城中國甲龍的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諸城地區發現的恐龍物種與北美發現的一些恐龍種類非常相似:山東諸城地區的鴨嘴龍科恐龍山東龍和北美洲的埃德蒙頓龍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親緣關系﹔諸城臧家庄化石點發現的巨型諸城暴龍為暴龍科一大型肉食性恐龍,屬北美洲霸王龍的近親物種。
資料顯示,甲龍類恐龍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屬於鳥臀類恐龍中的有甲類。甲龍最早出現在早-中侏羅世,以晚白堊世最為繁盛。
據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張艷霞介紹,諸城中國甲龍屬恐龍族群中最后滅絕的一支,它的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與北美地區晚白堊世大型恐龍組合可對比,對研究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之間的相互關系具有重要價值,對於進一步復原恐龍生活的場景提供了更多依據。
諸城是我國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地,化石埋藏面積達1600平方公裡。1964年8月,原中國地質部研究人員在諸萊盆地考察時首次發現了恐龍化石,諸城恐龍化石群的面紗被逐漸揭開。(吳書光)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