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的《聊齋》,講的是今天的故事

 

2020年08月11日09: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300多年前的《聊齋》,講的是今天的故事

  《綠衣女》的中心思想是四個字——分手不撕。

  ---------------

  七八歲時,父親到北京出差,給張紹剛買了一本《白話聊齋》,是《聊齋》的故事集,那是他第一次接觸這部古典小說﹔剛參加工作,張紹剛又開始讀《聊齋》,這次是原文,越讀越好看,沉浸於文言的文字之美。對《聊齋》的偏愛,就這樣一直保留至今。

  很多人不知道,10年前,張紹剛就出版過一本隨筆集《無聊齋》,60篇小短文從《聊齋》故事講到社會熱點﹔出完書又繼續寫,至今寫完的大概有150多篇,他也不著急出書,“反正就是喜歡”。

  最近,這項“個人愛好”終於能和觀眾分享了。在讀書類節目《故事剛剛好》中,作為主講人的張紹剛選了12個《聊齋》故事,編劇就是他自己,台上也隻有一桌、一椅、他一人,手持一本記滿了筆記的舊書﹔沒有廣告,也暫無冠名商。節目每一期都不長,不到20分鐘。張紹剛說,在這些300多年前的狐仙故事裡,我們能看到當下的人們。

  《故事剛剛好》第一期,講的是《綠衣女》的故事。這是《聊齋》中並不起眼的一篇,相比聶小倩、嬰寧、辛十四娘這些被影視劇演繹了一遍又一遍的女子,故事的女主角綠衣女甚至都沒有名字,倒是男主角的身份十分清晰,書生,名於璟,字小宋,益都人(今天的山東青州)。

  故事前半段是《聊齋》的經典“套路”:於書生深夜在寺廟裡讀書,綠衣女推門而來,一夜歡好,從此夜夜都來。一晚,於書生偏要綠衣女唱一曲,綠衣女推脫不過便唱了,危險也隨之而至。第二天,廟裡的一隻大蜘蛛被歌聲引來,抓住了一隻綠蜂,於璟趕忙救下了已經奄奄一息的綠蜂。看到這裡,大家也都明白了,綠衣女就是綠蜂。

  故事如果到此結束,只是普通的人妖之戀,但綠衣女的離開方式十分特別——她沒有再化作人形,而是用綠蜂的原形,以身投墨汁,在桌子上寫了一個“謝”字,然后從窗戶飛走了。從此,綠衣女再也沒有來。

  在張紹剛看來,《綠衣女》的故事無疑具有強烈的現代性,“綠衣女對愛特別勇敢,和於書生每一次的關系推進都是綠衣女先邁出去的﹔綠衣女的強大還在於,她不會保証一段感情不輸,但一旦輸了,她也輸得起、承擔得住。這和現代女性對愛情的態度非常像”。

  而最打動張紹剛的是綠衣女最終的選擇,當她從致命危險中逃脫后,選擇離開,並感謝。“這個謝,最直接的是感謝書生的救命之恩——盡管危險就是書生帶來的﹔另一層,也是感謝他們之間有過一段美好的感情。”在張紹剛的理解中,《綠衣女》的中心思想是4個字——分手不撕。如果更多人讀懂了綠衣女的選擇,也許現實中會少很多“狗血”的新聞。

  節目最新更新的第四期,講的是一個離奇的短故事《罵鴨》。主人公是個連名字都沒留下的某人,偷了隔壁老人的鴨子煮了吃,竟然渾身長出一層鴨毛。晚上夢中有人告訴他,這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主的一頓痛罵,鴨毛才能脫落。某人很奸猾,找到老人沒說自己是誰,隻說是“某”偷了他的鴨,罵他可以防止他再來偷﹔沒想到老人說“誰有閑氣罵惡人”,不肯罵。某人很難為情,隻好表明身份,說明原委,老人這才肯罵,鴨毛也脫落了。

  張紹剛說,自己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個故事,覺得就是一篇常見的勸人向善的勸導文,但后來發現,故事中沒有出場的人物,更有意思。

  “在這個故事中缺失的第三方,即旁觀者,這在現實中一定會存在。村子裡的其他人,故事裡沒寫,但按照常理,他們應該對偷雞摸狗的某人也多有不滿,日常罵一罵也是很可能的。這個第三方,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張紹剛說,“看熱鬧的人和這件事沒關系,能解決問題的隻有老人一個人,但現實中,偏偏有人喜歡在別人的故事裡當主角。當一個事件出現,總有一群人特別愛表態,但他們表達的只是態度,不一定是真相。”相比之下,隔壁老人一句“誰有閑氣罵惡人”,堪稱當下網絡社交的禮儀規范。

  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部電視劇《聊齋》,讓這部古典小說經典成為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陰影。后來,經過《倩女幽魂》《花姑子》《新聊齋志異》等影視劇的多輪演繹,狐仙鬼怪又成為夢中的美好幻想。然而,《聊齋》的400多個故事,大眾了解的其實就是翻來覆去那幾個。《故事剛剛好》中選取的,都是大家相對不熟悉的篇目。

  “就像我在節目裡反復說的,《聊齋》不是寫狐仙鬼怪的,而是寫人的,把人寫成狐仙鬼怪,來對社會的世俗人情有更多表達。”張紹剛說。節目播出后,他會去看彈幕,看到有人說“你這樣理解是不對的”,糾正他哪個字讀得不對,就特別高興,“故事沒有中心思想,能讓大家來關注和討論《聊齋》,就是一件特別好的事兒。”

  的確,這些故事如果換成現代背景,除了妖精是假的,其他的一切都真真的。

  在《沂水秀才》的故事中,蒲鬆齡歷數“不可耐”之事(受不了的事):明明是俗人卻要故作斯文,炫耀富貴,秀才裝名士,諂媚丑態,不住嘴地信口扯謊,入座時苦讓上下位,強逼人聽看不像樣的詩文……張紹剛也順便回憶了自己的經歷:“有人寫個不怎麼樣的公號文發朋友圈,你點贊還不夠,還得轉發,光轉發也不行,還得帶上評語和感想……”

  “在不同的年紀,你有不同的閱歷,身處不同的職業狀態,從《聊齋》裡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張紹剛說。如果看完節目,觀眾還能再去讀一讀《聊齋》原文,可能會知道得更多。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