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脫貧攻堅的實踐、成就、經驗及精神積澱

2020年08月05日08:35  來源:雲南日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推進脫貧攻堅實踐中,取得了決定性成就,產生了雲南特點的脫貧攻堅精神,為“中國減貧方案”積累了雲南經驗。

雲南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堅持黨的領導,層層壓實政治責任。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對標對表中央要求,制定時間表、任務書,倒逼工作落實,強化組織動員、檢查指導、政策供給、資源整合、財政投入等職責。州市縣抓政策落實,充實項目庫,抓實項目、用好資金、落實人員,健全工作機制。堅持黨政同責促攻堅的責任制度。落實各級黨組織書記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制度,各級政府負責人與黨組織書記共擔第一責任。省市縣鄉村成立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責任狀。15個省級部門主要領導與16個州(市)黨政主要領導簽訂目標責任書,堅持“定職責、定政策、定計劃、定資金、定考核”行業扶貧“五定”工作法,實施最嚴考核,壓實行業部門責任。推進“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落實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扎實推動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落實。

貫徹精准方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做實“六個精准”。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一公示”程序,開展多輪“回頭看”,確保扶持對象精准。精准項目管理,嚴格公告公示制度,確保項目安排精准。強化資金整合,創新使用方式,注重監管,確保資金使用精准。精准摸清貧困戶家底,因戶精准施策,確保措施到戶精准。開展“挂包幫”“轉走訪”活動,精准選派工作隊員駐村幫扶,確保因村派人精准。用好脫貧考核“指揮棒”“風向標”,細化脫貧標准,從嚴考核退出,確保脫貧成效精准。實施“五個一批”。推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打造“綠色食品牌”,推進電商扶貧和文旅融合扶貧,培強產業扶貧“造血”根基,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城鎮化帶動,以集中安置為主,“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實現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彰顯綠色優勢,推進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陡坡地治理項目,拓寬生態公益崗位渠道,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產業,完善補償機制,實施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扶貧先扶智,實行資助精准化、扶持特惠化、服務均等化,教育發展向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抓好“控輟保學”工作,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抓實健康扶貧,社會保障兜底。落實健康扶貧30條舉措,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費用兜底“四重保障”措施,切實降低就醫負擔,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堅持開發性扶貧與保障性扶貧有機結合,精准鎖定兜底保障對象,推進低保與扶貧有效銜接,促進社保兜底一批。

實施整族幫扶,攻克深度貧困堡壘。針對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佤族、傈僳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等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持續推動“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建立大型企業集團幫扶人口較少民族機制,動員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雲南中煙工業公司、雲南煙草專賣局等企業集團,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進行整族幫扶。瞄准昭通市3個革命老區貧困縣56.21萬貧困人口、迪慶藏族自治州9.6萬貧困人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4.93萬貧困人口和邊境25個縣(市)92.8萬貧困人口,打好“十大攻堅戰”,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八方合力攻堅。充分發揮政府投入主體作用。2015年以來,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5040.1億元。統籌整合中央20項和省級21項涉農資金,累計整合涉農資金1487.43億元。爭取中央扶貧再貸款額度,把更多金融資金引導到貧困地區。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發放長期貸款和中央財政貼息專項支持易地扶貧搬遷。通過信用擔保、扶貧貼息、風險補償等手段,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增加扶貧貸款規模。全省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深入推進“挂包幫”“轉走訪”活動,強化中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深化與上海市、廣東省的東西部扶貧協作。

注重扶志扶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和“三講三評”活動,推進感黨恩教育。“富腦袋”與“富口袋”並重。開展扶志教育、加強技能培訓、強化典型示范。實施青壯年勞動力素質提升行動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勞動力職業培訓,提高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載體平台,開展扶貧扶志志願服務、“小手拉大手,學生帶家長”等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健康文明新風尚。

黨建扶貧雙推進,著力夯實基層基礎。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實施“領頭雁”工程,鼓勵和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每年把村“三委”負責人集中培訓一遍﹔對新任的村黨組織書記,實施縣、鄉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幫帶,為農村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隊。認真做好第一書記選派工作,為貧困村扶貧帶去新資源、輸入新血液。創新推動“雙聯系一共建雙推進”活動。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電子商務”模式,將綜合服務平台與“淘寶雲南館”“淘工網”“鄉街子”“彩雲優品”等電商平台對接,助推脫貧攻堅。

雲南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就

“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庄嚴承諾如期兌現。脫貧摘帽出列目標如期實現。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標順利實現。全省88個貧困縣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鞏固率達94.8%,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標。88個貧困縣縣級醫院、1023個鄉鎮衛生院、8502個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全面達標,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達99.6萬人,城鎮化集中安置率達90.6%。基本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目標。農村低保、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保政策全面落實。“一步跨千年”的夢想成為現實。2015—2019年,全省8個自治州的貧困人口累計脫貧164.95萬人,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已有9個實現整族脫貧。全省剩余2個“直過民族”傈僳族、怒族也將於今年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6949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人均純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已佔90.6%﹔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上升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長11.1%,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實現“貧困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達到10000元以上”的目標。全省聘用生態護林員17.04萬名,居全國第一,每人每年平均增加收入9000多元,共帶動17.04萬個貧困家庭、70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文化旅游綜合帶動80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電商扶貧帶動68.95萬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增收。

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巨變。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郵、99.13%通客車,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動力電、光纖、寬帶。怒江、瀾滄江“過江靠溜索”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沿邊地區“五通八有三達到”目標基本實現。基礎公共服務短板不斷補齊,不僅僅是通行的便利,更為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各族群眾點燃了希望,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升。從過去的“晴通雨阻”、人背馬馱,到現在通行便利、物流電商進村助力產業扶貧。農村科技扶貧成效顯著,新品種應用推廣、農田水利設施條件改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經營主體帶貧能力提升,助推貧困地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貧困地區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傳統種植養殖業中“解脫出來”,促進非農產業就業增收,貧困群眾生產方式明顯轉變。同時,貧困群眾生活方式發生深刻巨變。截至2019年底,全面鞏固提升了1861.3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集中供水率達96%,自來水普及率達94%,水質合格率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貧困地區陳規陋習逐漸破除,健康文明風尚正在形成,村規民約得以遵守,垃圾圍村等現象大大減少。尤其是99.6萬人建檔立卡易地搬遷貧困人口中絕大部分通過城鎮化集中安置。如今,現代產業取代了刀耕火種,電商走進了基諾山寨,德昂山寨年輕人學會了用手機學習農業生產技術。

貧困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提振。依靠自己的雙手摘掉窮帽、斬斷窮根的意識逐步增強,自強自立蔚然成風。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靠著牆根晒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大為改觀,“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觀念入腦入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讓子孫繼承貧困‘遺產’”等觀念深入人心。少數民族尤其是“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安貧樂道的觀念已經轉變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貧困群眾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家有萬畝良田,不如薄技在身。1000名少數民族教師和2萬名“直過民族”青壯年勞動力通過了普通話培訓,350個普及普通話示范村創建起來了,不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人由2016年的13.02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3.73萬人。大學生由1513人增加到4840人。貧困群眾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已達18.43萬人次,轉移就業已達12.41萬人,勤勞致富思想進一步樹牢,致富能力顯著增強。

邊疆民族地區貧困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各級干部能力素質大幅提升。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派出了4.47萬人(次)黨員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17.97萬人(次)干部駐村幫扶,錘煉出了一支過硬的脫貧攻堅干部隊伍,打造出了一支“雲嶺鐵軍”。邊疆貧困治理機制不斷完善。脫貧攻堅中,精准識別機制、幫扶和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投入增長保障機制、社會參與合力攻堅機制、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以及考核評估、貧困退出等機制不斷健全。貧困地區治理基礎全面加強。貧困地區發展短板不斷補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貧困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各族人民感黨恩心向黨跟黨走堅定不移。脫貧攻堅使各族貧困群眾從“貧困”中徹底解放出來,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思想上觀念上精神上實現了根本性轉變。尤其是“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社會形態和物質形態實現“兩個千年跨越”,實現了從整族貧困到整族脫貧,這是“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史上的奇跡,是黨的民族政策和脫貧攻堅政策在邊疆民族地區的生動寫照。邊疆各族群眾精氣神更足了,民心向黨、人心思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黨恩”,堅定不移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

雲南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証。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雲南作為扶貧開發工作主戰場之一,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首要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各級黨組織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正是依靠黨的堅強領導,發揮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和優勢,迅速高效地動員起各方力量、各種資源,對脫貧攻堅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和困難及時作出決策,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集中力量打好殲滅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堅持“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是奮斗目標。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黨對歷史、對人民的承諾和交代。雲南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把太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書寫了氣壯山河的人間奇跡。全省上下投入到史無前例的轟轟烈烈反貧困大戰中,踐行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反貧困精神,抒寫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拳拳情懷,必將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堅持制度優勢是制勝密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密碼。脫貧攻堅取得前所未有的決定性成就,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立足省情,雲南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迸發出巨大的攻堅合力,運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全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體系。制度優勢具體體現在扶貧資源動員、整合和精准配置的強大組織能力上,體現在社會各方力量匯聚上,體現在“挂包幫”結對幫扶、中央和集團定點幫扶以及跨省(市)東西部扶貧協作上,體現在精准管理、督導檢查、挂牌督戰各環節上。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制度優勢,絕對不會有如此“硬核”的脫貧攻堅成就。

堅持精准方略是根本方法。雲南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夠奪取全面勝利,根本方法就是堅持了“六個精准”的基本方略。堅持精准方略,打好精准政策“組合拳”,建立精准脫貧攻堅工作體系,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問題。始終堅持把精准施策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來抓,始終堅持把精准動態管理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來落實,扎實推進區域發展與精准扶貧“雙輪驅動”相結合,探索出“貧困對象家底清、致貧原因清、幫扶措施清、投入產出清、幫扶責任清、脫貧時序清”的六清工作方法,受到國務院的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堅持資源整合是有效舉措。“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雲南脫貧攻堅戰之所以能夠取得全面勝利,與全省堅持加大投入和強化資金支持的做法分不開,與長期堅持動員和引導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促進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和扶貧資源有力整合的實踐分不開。雲南充分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堅持多元投入保障,著力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金融扶貧、援滇扶貧、社會扶貧等扶貧資源,形成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條件支撐。

堅持群眾主體是動力源泉。雲南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是長期堅持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堅持群眾路線、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實踐結果。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是發揮群眾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是實現減貧可持續的重點。“授貧困者以漁”,使貧困戶真正成為主體,激發出貧困戶脫貧攻堅內生動力。雲南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內在活力,把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富口袋”作為主要目標,以產業融合為方向,抓實產業扶貧,培強脫貧根基。堅持轉變幫扶方式,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提高貧困群眾在扶貧項目各個環節的參與度,樹立主體意識,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

堅持幫扶協作是重要手段。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與長期堅持借外力、強內力、形成脫貧攻堅合力的做法分不開,與長期堅持幫扶協作的實踐分不開。堅持發揮企業集團在社會扶貧中的主力軍作用,堅持中央定點幫扶,部門挂鉤幫扶及社會幫扶有機銜接、協同融合推進。堅持幫扶意識和工作態度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機制到位﹔在資金使用上精准發力,在產業發展、勞務協作、技術培訓、社會動員上精准發力。上海、廣東兩省市加力用勁,把真心真情變為真金白銀,跨山海、聚深情,堅持“中央要求、雲南所需、滬粵所能”,高位推動,完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高層互訪機制,團結協作,務實推進,滬滇、粵滇合作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一大亮點。

堅持黨建引領是堅強保障。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是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條重要經驗。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一把手”脫貧責任制,實行省級干部包縣、廳級干部包鄉、縣級干部包村及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鄉鎮干部包戶的“四包”制度,確保每一個貧困縣都有領導挂聯,每一個貧困鄉(鎮)、貧困村都有領導和部門、單位挂包,每一個貧困村都有駐村扶貧工作隊,每一戶貧困戶都有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基石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脫貧攻堅與基層黨組織建設“雙推進”,已成為雲南的一大特色。(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調研組)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