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歌聲》:金曲背后的時代記憶

2020年08月05日10: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流淌的歌聲》:金曲背后的時代記憶

日前,廣東衛視推出了大型原創時代記憶音樂文化節目《流淌的歌聲》第二季,節目依舊歌以詠志,在經典旋律的傳唱中觸發更多人心底的回憶、致敬時代,更加注重將“傳承”的概念賦予“經典”之中。在一曲曲歌聲裡,時間匆匆、流淌而過,美好回憶與文化傳承卻歷久彌新,給予人們奮斗和前行的力量。

歌聲中承載著記憶、包含著故事,因此當熟悉旋律響起的時候,總會引發觀眾的共情與感動。例如,第一期唱響的是膾炙人口的影視主題曲,節目將觀眾迅速帶入熟悉的經典影視情節當中,回到與老電影、老劇集相伴的久遠歲月中﹔在“九四新生代”的主題下,舞台的所有呈現仿佛讓時光倒流,重回二十多年前的華語樂壇,感受“嶺南”的光輝印記……節目以歌聲、舞美、燈光、觀眾互動等元素,共同勾勒出一種“浸潤感”,音符間充滿了溫度和力量,觀眾融入其中,靜心回憶個人成長、慨嘆時代的變遷、找尋前行的意義。因此,音樂綜藝應該挖掘更加“本真”的元素,點燃觀眾的情緒不需要刻意的鋪墊和引導,真情實感的歌聲可以自然而然地打動觀眾,節目在追尋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現實意義。

在此背景下,舞台讓歌曲的情感內核呼之欲出。例如,馬佳重新編曲並演繹紅色經典歌曲《紅梅贊》,鼓勵觀眾學唱時代金曲,助力紅色精神代代相傳﹔呂繼宏帶來了一首體現海軍豐富情感的歌曲《軍港之夜》,嘹亮的男高音傳遞出軍人的拳拳愛國之心﹔白雪演繹完歌曲《奉獻》之后,節目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的軍醫杜瑋來到現場,他在火神山醫院奮戰70個日日夜夜、義無反顧推開生死之門的援鄂經歷,讓觀眾深切感受到這位抗疫軍人銘記於心的使命和不怕犧牲的果敢。因此,節目用旋律描繪當下的生活,讓個人的青春奮斗與家國的發展脈絡在歌聲中交織。節目不斷整合著歌曲與歌手的力量,這不僅僅是“老歌”的簡單列錦,更是將創新理念融入其中,以更有新意、更加年輕化的翻唱凸顯“傳承”的力量,賦予經典全新的流行力:比如,韓磊獻唱的《走四方》結合了馬頭琴與電吉他的不同特色,讓傳統蒙古風與流行搖滾進行碰撞,帶來全新的震撼視聽體驗。同時,節目讓華語樂壇的“前浪”與“后浪”同台演繹,前輩歌手與實力派年輕歌手的相遇讓“傳承”更有意義,也打通了觀眾的年齡圈層,更為“經典大聯唱”打下基礎,不斷踐行著全民風靡的傳播效果。

《流淌的歌聲》第二季要傳承的不僅是歌聲,還有烙印在歌聲背后的中華文化元素。如在“國風飛揚”的主題下,《將進酒》《定風波》等古詩詞的美感被歌聲演繹得淋漓盡致,《煙花易冷》《大魚》等國風歌曲再度唱響,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節目中被置於重要的位置。層出不窮的音樂綜藝節目都在摸索著讓音樂流行的“秘訣”,如拓寬歌曲種類、精湛演唱技巧、強化舞台特效等。而《流淌的歌聲》則從形式的外表之下直擊內容的核心,以傳統文化增加流行音樂的品質感與厚重感,這些被賦予了更多東方文化元素的歌曲或許不夠酷炫和熱鬧,但同樣可以受到各個年齡段觀眾的追捧與傳唱。此外,面對不斷更迭換代的華語音樂大背景,節目卻沉下心深耕、梳理華語音樂過往的發展脈絡,找到了嶺南力量和華語樂壇的輝煌時刻並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嶺南樂壇文化是內地流行音樂的源頭,節目以此切入,巧妙地呼喚著流行音樂的初心,不斷回望來時路,才能更加堅定音樂未來的發展方向。

經典歌曲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具有穿越時光的力量,它凝聚著時代記憶,歷經歲月沉澱而愈加璀璨。《流淌的歌聲》第二季讓觀眾以更慢的節奏和更從容的心態回味老歌,給經典作品、溫暖旋律更多的空間和更大的舞台,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和網友都能在其中收獲情感共鳴,發掘金曲背后的時代記憶和文化烙印。 (作者:楊 浦,系中國傳媒大學工會服務中心主任)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