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帶動脫貧致富,產業是關鍵。可產業本身小、散、弱,咋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戶育鄉是個集邊疆、民族為一體的山區鄉,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景頗族人口佔全鄉的70%,攏共4個村委會都是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達20.94%。
這裡產業小、弱、散,老百姓自身脫貧能力弱。咋脫貧,黨委政府調研后頂著壓力,動員轄區4個村共同出資組建村集體企業,發揮聚沙成塔優勢,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脫貧增收。
3年運營,村集體公司整合資金4400余萬元,產生效益670余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235萬余元,直接幫扶建檔立卡戶1081戶次435萬余元。截至2019年底,全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8%。
一子對,全盤活。這條路,戶育鄉走對了。
地裡的柚子長勢喜人。人民網 程浩 攝
“希望公司也堅強、無畏”
提到出資成立村集體企業的經過,不少人記得清楚。
2017年5月,戶育鄉黨委政府組織弄賢、戶育、班嶺、雷弄4個村黨總支部委員會成員商議,決定成立村集體企業。有人反對,有人觀望,鄉黨委政府耐心做工作,大伙意見終於一致。
沒多久,4個村共同出資組建的村集體企業成立,取名瑞麗市戶育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戶育崩公司)。“崩”是景頗語“大山”的意思,“山象征著堅強、無畏,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公司也堅強、無畏。”鄉政府工作人員說。
公司注冊資金4000萬元,產權歸4個村所有,每個村委會持股25%,收益4個村平分,風險共擔。公司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成員由4個村總支書記組成,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董事會成員中選舉產生﹔監事會由4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組成,監事長在監事會成員中選舉產生。公司還下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項目部、市場部,部門經理分別由4個村委會主任或村黨總支副書記兼任。
對內,為確保項目風險可控,公司長期聘請專業的財稅公司、法律顧問和策劃公司,對品牌策劃、發展路徑、專賬核算、風險評估、經營管理等嚴格把關,規范財稅管理和法律責任,確保投資收益穩定。
鄉黨委政府是公司“監督員”,研究制定《戶育鄉村集體經濟管理使用實施方案》,防止村集體資金濫用﹔定期對公司綜合業務進行業績考核,提出意見建議,確保公司發展行穩致遠。
對外,公司通過“1+4”的模式,即戶育崩公司+股份合作模式+產銷幫扶模式+委托經營模式+創業孵化模式,激活全鄉產業發展鏈,促進三產融合、聚合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制度層面妥當,大船揚帆起航。
果筐旁忙活的工人。人民網 程浩 攝
老百姓收入水漲船高
戶育鄉與緬甸相鄰,邊境線長19.8公裡,產砂糖桔、火龍果等。每年水果挂果,需大量果筐,“瑞麗是中緬水果產品貿易中轉集散地,何不建個果筐廠,一來滿足農戶需求,一來能滿足周邊市場。”甫一成立,公司領導便琢磨。
可行!
戶育崩公司與當地一家砂糖桔種植公司協商,由這家砂糖桔公司出資建立果筐廠,戶育崩公司整合三峽集團對口幫扶、萬企幫萬村、黨建為民服務等項目資金,入股50萬元,明確每年分紅5萬元。
果筐廠效益很好,除滿足當地農戶需要外,還吸引不少緬甸客商電話訂購。目前果筐主要供應德宏芒市的砂糖桔產地,部分遠銷西安、北京等地。眼看果筐供不應求,去年廠裡增加機器設備,現年產果筐上百萬個。
在果筐廠,一排排黑色塑料果筐堆滿廠房,仔細看,這些筐厚實規整﹔生產設計也很有品牌意識,每個筐上都印有“戶育塑業”字樣和聯系電話。
果筐廠效益挺好,去年,戶育崩公司再入股50萬元,每年分紅5萬元。
不止有分紅,合作的砂糖桔公司還免費為鄉裡的種植戶提供每戶5畝的砂糖桔種苗,減少種植戶生產成本,帶動村民打造安全優質的戶育砂糖桔品牌。
果筐廠附近有家米廠,售賣戶育大米。2018年戶育崩公司入股50萬元,每年分紅5萬元。有了資金,米廠打造戶育米品牌,去年銷量4000多噸,銷售金額上千萬元,大米遠銷北京、廣東等地。
反過來,隨著戶育米知名度提升,種植戶積極性越來越好,收入水漲船高。
總結起來就是:作為村集體企業,戶育崩公司通過整合資源,全鄉產業發展短板得以彌補,當地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企合一、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發展新路子。
靠養雞,楊衛榮帶領貧困戶致富。人民網 程浩 攝
“要不是公司,我肯定熬不到現在。”
提到戶育崩公司對自己的幫助,41歲的楊衛榮感激不已。
楊衛榮2014年開始在自家橡膠林養雞,碰到禽流感,雞死了不少,沒死的,也被捕殺了,他因此損失上百萬。2017年,拿著父親支持的40萬元,他再干,資金仍有缺口,戶育崩公司考察后,投資100萬,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瑞麗市膠園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楊衛榮任理事長。
這兩年效益提升,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吸納社員1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我們給社員提供雞苗,回收時收回成本。”楊衛榮說。
去年,合作社毛收入400多萬元,養殖戶戶均增加收入近萬元。
熬過苦日子,楊衛榮感謝戶育崩公司,“要不是公司,我肯定熬不到現在。”這位最難時連包煙都抽不起的漢子說。
產業發展,人才先行。戶育崩公司結合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要求,實施完成戶育鄉創業產業孵化中心,對全鄉農民創新創業進行孵化。楊衛榮又是受益者。產業越做越大,為擴大膠園雞影響力,他在市區開了烤雞店,戶育崩公司請人培訓,店裡生意很好,月收入15萬元左右。
3年運作,戶育崩公司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群眾產業增收致富成效明顯。更為直觀的效果是:戶育鄉4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出列。
戶育崩公司有個計劃:通過市場化運作,讓戶育鄉的大米、茶葉、檸檬、稻花魚、膠園雞等產業品牌化。“計劃把戶育系列產品打造成伴手禮,在今年秋季引爆市場。”鄉政府工作人員直言。
米廠產的大米。人民網 程浩 攝
記者手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採訪中發現,戶育鄉注重發揮黨組織優勢,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努力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地的做法告訴我們,隻有積極面對問題,努力探索新的對策與措施,才能讓美麗鄉村真正步入“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之路,才能真正提升百姓的獲得感。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