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白花模式:芒果插上"科技+"翅膀

推進芒果產業“一村一品”發展 輻射帶動怒江流域芒果產業建設

2020年07月17日08:55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人民網保山7月17日電 (木勝玉)白花村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西南,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農戶569戶、2654人。截至目前,全村芒果種植面積18000畝,戶均芒果種植面積30畝,畝產值7000-10000元,戶均年收入20-30萬元。白花村是依靠科技發展芒果產業致富的典型例子,被譽為脫貧致富的“白花模式”。

看著長勢喜人的芒果尼章光臉上笑開了花。

“過去白花村是‘要致富出門打工’,現在我們是‘要致富種芒果’。經常都有人來參觀學習,我們非常樂意講解,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通過科技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致富之路。”隆陽區潞江鎮白花村黨總支書記李升和笑著說。

據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省農科院熱經所)副所長羅心平介紹,2006年以前,白花村主要以種植甘蔗、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當時芒果只是零星種植,總面積不超過200畝,大都種植三年芒,商品率低,品質差,銷售僅限於保山、怒江、德宏周邊區域,並且價格每公斤僅0.2-0.8元,經濟效益差。

2006年,省農科院熱經所將該村作為科技支撐芒果產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試點村,圍繞“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需求,重點開展芒果品種及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村為主線、專業合作社為平台、培訓為切入點、示范戶為輻射點、銷售商為紐帶、技術為支撐”的“一村一品”芒果產業發展模式。

專家們對芒果品種進行分析(右一:陶大雲,右二:羅心平,右三:尼章光)。

2006年起,省農科院熱經所在白花村、知青農場開始做品種改良、套袋、抗旱及病虫害綜合防控等方面的引智力成果轉化試驗研究工作。根據試驗結果,結合白花村的自然氣候條件及國內芒果產業發展情況,提出探索實施芒果成果產業化,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問及為什麼選擇白花村作為農科院開展成果轉化試驗研究工作試點時,省農科院熱經所熱帶果樹中心主任尼章光說,白花村氣溫高、溫差大、降雨少、濕度小、干燥,是種植芒果的理想環境。

“通過實地試驗,我們選擇了產品質量優,市場需求大、在全國優勢明顯的品種——引進耐旱、耐貯性好、高產穩產、套袋后外觀顏色好的芒果品種——帕拉英達作為該村的主導品種,並結合芒果課題組引智成果‘品種選擇、疏果套袋、抗旱、矮化栽培、留果定產及病虫害綜合防控等技術’的應用,使帕拉英達芒果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尼章光說。他自信滿滿地說,這是依托國際合作助推芒果科技創新的成果。

據了解,雲南省以前芒果栽培品種為三年芒、馬切蘇、象牙芒、秋芒、呂宋芒等傳統品種,生產中以三年芒和馬切蘇為主,存在優良品種少、品種結構單一、上市期集中和生產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導致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種植面積下降,2007全省種植面積僅剩21.3萬畝,產量11.3萬噸,產值2.25億元,面積由原來的30多萬畝下降到20多萬畝。

省農科院熱經所高原特色熱帶水果“綠色食品牌”打造試驗基地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處長陶大雲說,為改變這一局面,在雲南省外國專家局、雲南省科技廳和省農科院國際合作處等單位的支持下,我們先后引進國外專家100余人次,派出長期合作交流5人次,短期合作研究或科學考察50余次,從泰國、越南、緬甸、老撾等芒果原產地、主產國和國內不同芒果產區進行廣泛引種,累計收集保存國內外芒果品種(種質)資源800余份,建立了芒果種質資源圃,為優良芒果品種選育奠定了豐富的育種材料基礎。

為選育出適宜雲南不同生態類型區的優良芒果品種,熱經所進一步優化明確育種目標,選擇熟期、鮮食優質作為育種的重點目標,選育出適應雲南怒江流域、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不同生態區早、中、晚熟芒果品種12個,12品種通過省級品種審(認)定,其中3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四季芒、金煌、貴妃、帕拉英達、聖德隆和南逗邁4號等6個品種入選農業部熱帶作物主導品種,2018年,帕拉英達和南逗邁4號入選2018年雲南省農業主導品種,凱特芒、金煌芒2個品種入選雲南省2019年主導品種。

“所以,我們對選擇在白花村種植的芒果品種很有信心!”羅心平高興地說到。

專家們對種質資源圃內的芒果品種(種質)進行分析

為提高芒果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2008年,在省農科院熱經所芒果專家的支持下,白花村村支書牽頭成立了白花芒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有效地把芒果種植戶組織起來,由合作社去對接市場,促進了芒果銷售,有效地解決了“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的矛盾。同時,合作社作為技術需求方和供給方提供了橋梁作用,有效地實現了種植戶的技術需求和科研院所技術研發的無縫對接,促進了芒果技術的應用。形成了合作社鏈接種植戶和技術,由合作社對接市場,熱經所所科技支撐服務合作社的模式。

為迎合全國市場的銷售,熱經所積極與銷售商溝通,征求銷售商對品種、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建議,進一步提升帕拉英達芒果產品的質量和品質。

有些芒果種植區,為獲得連年的高產穩產,生產中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使芒果產品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之前,在芒果成熟前為獲得早期效益,很多農戶在芒果尚未成熟就採收,使得芒果產品質量下降。在熱經所的指導下,白花村堅持採用綠色生產技術,制定了“白花村芒果採收標准”,防止“採青”,做到芒果產品“自然生長、自然開花結果、自然成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芒果產品質量,使白花村芒果在全國銷售市場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模式,不僅推進了白花村芒果產業“一村一品”發展,通過芒果成果產業化,還促進了白花村芒果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業相互促進,有力地推動了全村社會、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和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現在的白花村有農資、農藥和肥料銷售商10家、芒果銷售商40家、餐飲7家、賓館7家、芒果材料加工廠1家、電商平台5家。

芒果裝箱

2020年,全村從事種植環節套袋、修剪和採果專業服務人員達500戶,實現專業化服務增加收入96萬元﹔農資、農藥和肥料銷售增加就業30人,實現增收36萬元﹔芒果銷售增加就業40人,實現增收72萬元﹔芒果採后包裝增加就業人數100人,實現增收90萬元﹔餐飲業7家增加就業人數30人,實現增收18萬元﹔賓館服務業增加就業人數12人,增加收入7萬元﹔芒果包裝材料廠增加就業人數7人,增收10萬﹔芒果電商銷售增加5人就業,增收6萬元。累計年通過芒果一二三產融合實現增收335萬元。

尼章光說,科研與生產是相互促進的,科研來自於生產需求,生產利用研究成果,二者是緊密結合的,我們就是利用當地氣候條件和生態條件,開展芒果引智成果轉化試驗研究工作,通過對國外品種呈現出的特性和口味進行改造升級,促進了品種在怒江流域落地生根,把研究成果應用於當地的產業發展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產業發展展新模式。

芒果裝箱

現在的白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芒果致富村,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白花模式。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市等相關部門先后組織幾千人次到熱經所、白花村進行芒果種植調研考察,先后在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蠻英村和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仁壽村建立了“白花模式”的復制版。在“白花模式”輻射帶動下,怒江州瀘水市,保山市隆陽區、龍陵縣等地怒江流域熱區芒果產業發展,培育形成怒江流域30萬畝規模的中熟芒果優勢產業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