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船模制作人付昆祥——

沙沙鋸木 精制寶船(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葉傳增攝影報道

2020年07月13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沙沙鋸木 精制寶船(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付昆祥曾歷時3年,按1︰50的比例,手工復原鄭和船隊包括寶船、糧船、馬船、戰船等在內共208艘艦船的船模。如今,他以1︰100的比例,重新復原一支更系統的鄭和船隊,向世人展示600年前中國人精湛的造船和航海技術。

“聽到鋸木頭的聲音,你離付昆祥(見圖)的工作室就不遠了。”昆明市M60文化創意園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果不其然,循著鋸木聲,記者走進位於一幢鋼架結構樓房二樓角落的付昆祥工作室。工作室面積不大,正中央一張寬大的工作台幾乎佔據了房間的一半,各種木料堆放在房屋一角。54歲的付昆祥正在案台前用斜口刀小心翼翼地打磨剛切割好的木料……他要把木料改成寬5毫米、厚2毫米、長200毫米的木條,用於拼接船體。

“像這樣的木條,用來拼接鄭和寶船的船體,至少需要600根。”木屑洒在手上,付昆祥扶了下老花鏡,頭也不抬地說。

有關鄭和寶船的尺寸,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換算成現代計量方式,也就是長約147米。眼前這艘尚未完工的船模,是付昆祥按照1︰100的比例還原的鄭和船隊旗艦。經過打龍骨、定骨架、貼條等多道工序后,船體已基本成型。

接下來,他要用砂紙給船身拋光。摩擦的沙沙聲中,付昆祥不時用手指摸一摸船體,檢驗表面的光滑程度。記者注意到:他的左手食指一直微微蹺著,原來是一次雕刻窗戶時不小心被刻刀劃傷導致的。

付昆祥制作的鄭和寶船共有五層甲板,還原了中國古船的水密隔艙結構,並設計成可拆卸裝置。甲板上,桅杆底座已按史書記載的“九桅十二帆”打好,船尾的指揮樓也已搭建完畢。付昆祥還採用了中國古建筑的斗拱技術來設計房屋屋頂。

制作船模需要“十八般武藝”——木工、漂染、縫紉、雕刻、繪畫、上漆……一艘鄭和寶船船模的制作,從設計到制作完成,需要他一個人花兩個多月時間。早些年航模職業運動員的經歷為付昆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付昆祥17歲進入雲南省體委航模隊,與船模結緣已30多年。但最讓他感興趣的,一直是鄭和船隊。

2012年開始,付昆祥著手復制鄭和船隊。可有關鄭和船隊的史料並不算太多。“我去了國家博物館,有關鄭和的文物隻有一支羽箭、一張航海圖及相關歷史介紹,關於船隊的模樣幾乎是空白。”付昆祥遍訪相關專家,按照當時的船隊編制和陣型,將自己心目中的鄭和船隊編制設定為寶船62條、糧船20條、水船15條、馬船20條、戰船86條、坐船5條,一共208艘艦船,並將整個船隊的布局定為“飛燕陣”造型。

2014年7月,付昆祥歷時3年打造的鄭和船隊終於完成。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復制的比例是1︰50,最大的寶船長達3米,要完整重現船隊起碼需要一個足球場大的場地,無奈隻能進行部分展示。所以,制作完第一版船隊后,付昆祥決定重新以1︰100的比例再次復原船隊,希望能完整重現鄭和船隊的雄風。

為了精進工藝,付昆祥走訪過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福建和廣州兩地。他常去當地圖書館搜集資料,並深入沿海村落,向老船工學習造船技術,不斷完善船隊模型。

如今,付昆祥復制的鄭和船隊做到了第七版,1︰100的鄭和船隊模型已經做了50多艘。完成剩余的船模,還要兩到三年。付昆祥的心裡還藏著一個“航海夢”——“全部完成后,我要沿著鄭和船隊曾經的足跡巡展,重現當年波瀾壯闊的航海之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3日 第 06 版)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