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記》上了高考卷 於堅:出題越來越開放

2020年07月10日16:09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建水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民網建水7月10日電 (程浩)這兩天,擁有1200年歷史的滇南小城——雲南建水,被高考帶上了熱搜。

剛剛結束的高考,在全國新高考Ⅰ卷中,有兩道題目出自雲南著名詩人於堅的《建水記》,兩個主觀題一個是“分析大量描寫飲食的效果”,另一個是“分析空間和時間雙線索描寫的效果”。

對於自己的作品上了高考試卷,於堅很意外,談到具體的考試問題,他表示:“連我也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確定的答案,怎麼去解讀時間和空間,都涉及到更深程度的哲學理解。在高考試卷中選擇這樣的作品,這說明出題人選擇的眼光越來越開放。”

於堅出生於昆明,20世紀80年代成名,是“第三代”代表詩人,曾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代表作有《詩六十首》《於堅集》《印度記》《昆明記》等。

建水古城夜景。(胡艷輝 攝

《建水記》是於堅在2018年出版的散文作品,是一本關於古典生活、建筑、手藝的沉思錄,是於堅追問何為“詩意地棲居”之作,匯集37篇文章及134張照片。該書曾獲2018年度“書香昆明·好書評選系列活動”之“雲南十大好書”等獎項。

建水古稱臨安。唐南詔時筑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即大海之意。明清時期,建水更是成為滇南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明嘉靖十三年(1534),詩人楊慎到建水訪友,寫了一首詩《臨安春社行》,描繪他所見的建水。“依然是原住民的故鄉,過著與楊慎來訪時大同小異的日子。”“明月依然在這個城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於堅在《建水記》中這樣寫道。

在於堅筆下,建水是古風雅韻和市井氣息並存的一片詩意棲居地。他在《建水記》中寫道:“我從青年時代起就多次來建水,小住,長住,我目睹了它的猶豫、變化和堅定不移。人類為什麼會有建水城這樣的棲居地?它又為什麼落后於時代?又為什麼因‘落后’而鶴立雞群,不同凡響?數十年來我一直在想這些問題。”

建水雙龍橋。(胡艷輝 攝)

於堅思考的這些問題,也正是建水在古城保護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在千年時光中,建水在堅守著什麼,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或許等你真正走進建水臨安古城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巷裡,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於堅表示,《建水記》不是一個墓志銘,也不是旅游宣傳廣告,他希望告訴讀者到底失掉了什麼?現在建水古城的生活方式正好是中國人向往和尋找美好生活的借鑒。“我寫了《印度記》《巴黎記》,加上這本《建水記》,我想寫五本書構成一個系列。”他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