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小區黨支部 居民“主心骨”

程浩

2020年06月10日08:06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俊園小區裡隨處可見“紅色元素”。人民網 程浩 攝
俊園小區裡隨處可見“紅色元素”。人民網 程浩 攝

社會結構日趨多元、群眾訴求日趨多樣、矛盾問題日趨復雜……如何更好適應城市發展,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痛點、堵點、難點?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雲南昆明6月4日印發《關於全面開展居民小區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的通知,給出解決上述問題的答案。

《意見》明確,圍繞“打造居民小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總目標,到今年底前實現不少於20%的城市社區中的居民小區黨組織覆蓋,2021年底前居民小區黨組織全覆蓋,2023年形成一批居民小區黨建工作品牌。

6月8日,昆明市居民小區黨建現場推進會在五華區舉行,通過多點觀摩發現,居民小區黨組織的建立,為各小區的社區治理問題覓得解決“良方”,也讓基層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溫度。

小區黨支部之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小區——有了“家”的氛圍

俊園小區位於翠湖公園附近,是個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小區,有27棟居民樓,394戶居民。“我們這兒物業服務規范,服務質量好,業主素質高,對物業認可度也比較高。”小區所屬的五華區華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亮說。

管理服務這麼好,為何要專門建立小區黨支部呢?

“管理服務雖然比較規范,可鄰裡來往不多,小區也不熱鬧,居民參與社區日常工作也不怎麼積極……”李亮一咕嚕說起來。

何不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為小區營造溫馨、和睦的氛圍呢?在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小區所屬的翠湖北路社區黨委決定,在小區成立黨支部,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達到服務小區和服務居民的目的。

黨支部建起來了,就要圍繞居民需求發揮作用。黨支部設立紅色信箱,專門收集居民意見。近期黨支部就收到居民提出的在F棟修建電梯的意見,經過初步調研,發現涉及的業務部門多,黨支部向上級黨組織建議,由社區黨委牽頭,聯動街道科室進行具體調研推動。這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

小區治理,人人有責。小區黨支部開展“我家有黨員”活動,讓黨員亮出身份,助力小區治理。李亮講了一個案例,“小區黨支部公示第一批居民黨員后不久,有住戶找到正在小區開展工作的小區黨支部書記反映,他們一家都是黨員,可公示名單上沒有他們,小區核實后,趕緊把這家人補上。”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亮出身份的黨員作用明顯,他們及時報告信息,配合物業公司做好小區半封閉管理,還為居民提供免費送貨上門、免費收取快遞等服務。

為突出小區“家”的氛圍,黨支部征求居民意見,結合小區地處翠湖歷史文化片區的優勢,開展“文化樓道建設”,每個單元門口都挂了一個溫馨短語,提升小區文化氛圍。

小區雖小,事情不少。在俊園小區,黨支部正是靠著解決一件又一件居民關心的小事、實事,最終樹立了“家長”形象,增強了居民凝聚力。

在昆明,類似俊園小區這樣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居民小區還有很多。昆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兩新”工委書記葛寧指出,對於成熟商品房小區,小區黨支部要發揮好“潤滑劑”作用。

“該類小區居民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個人素質以及物業公司服務水平和小區自治化程度相應較高,小區黨支部要主動融入現有治理體系,主動發揮黨組織鏈接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和上級黨組織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連通上下、協調各方。”葛寧說。

小區黨支部之老舊小區——實現黨建和物業“雙覆蓋”

昆明老舊小區不少,且黨組織覆蓋率很低。《意見》要求,戶數相對較少、人員相對集中的老舊居民小區,可根據“地域相近、類型相同、方便管理”的原則,成立聯合黨支部,領導所覆蓋居民小區積極引入物業企業規范管理,實現黨建和物業“雙覆蓋”。

1996年建成的華山西路82號院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這裡有9棟16個單元,住戶202戶。為把基層黨組織向這裡延伸,小區所屬的華山街道以華山西路82號院為中心,輻射周邊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成立了五華山社區第三居民黨支部,推進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實現黨建和物業“雙覆蓋”。

黨支部共有12名黨員,支部書記由一名社區黨委委員兼任,物業項目的黨員負責人兼任支部副書記,支部委員在居民黨員中選舉產生。

在“黨建引領居民協商自治”方面,著重推動小區黨支部領導居民自治協商,從民情收集到支部動議,再到結果反饋,形成一套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到評價效果的閉環制度,逐步實現黨建引領美、民主管理美、樓道衛生美、鄰裡和諧美、文明生活美。

在居民小區管理服務雙規范方面,著重推動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實現街道社區對居民小區的管理服務“雙規范”。

“管理規范中,我們結合‘以訴為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的實施發揮居民區黨支部領導、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小區、人員信息等動態信息庫,實現群眾訴求‘早預判、早發現、早解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服務規范中,我們實施居民區黨支部與物業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明確物業服務標准規則、服務事項和收費標准,提升物業服務水平。”華山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戚炫說。

誰家有人生病,誰家有空巢老人,誰家有困難,哪棟樓的下水道堵了……居民家的大事小情,在華山街道82號院都不是問題。“感謝黨組織,讓我們這個老舊小區實現了蝶變。”一住戶說。

小區黨支部之城中村改造小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尺”

昆明市區中有一些小區是由城中村改造而來,業主多為回遷居民,蓮花池小區就是其一。

蓮花池小區是昆明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項目,業主由原蓮花池村村民、蓮園村村民、原拆遷小企業、原拆遷地部分居民戶構成。2006年拆遷后,由於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直至2015年底才完成小區回遷安置,一定程度上造成小區居民積怨。又由於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房產証遲遲沒辦理,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突出,小區居民不滿情緒愈發嚴重。

怎麼解決這種局面,五華區華山街道以黨建為“橋梁”,成立小區黨支部,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尺”。

“這裡是‘和事佬’排憂室。”指著一間活動場所,華山街道圓通西路社區黨委書記曾曉銀說。

為何叫這個名字?“就是為居民提供一個有地方說事的場所。”曾曉銀說。

“真的假的?”有人問。

“真的,這裡解決的矛盾不少呢!前段時間才在這裡成功為居民解決了因養鴿子引發的鄰裡矛盾。”曾曉銀說。

凡事有個輕重緩急,服務也一樣。小區黨支部把服務對象合理劃分為紅橙黃三個級別,一級關注人群即紅色人群,主要為失獨家庭、孤寡老人等,實行周必訪﹔二級關注人群即橙色人群,主要為殘疾人、低保人群,實行月必訪﹔三級關注人群即黃色人群,主要為轄區出租戶、流動人員。

不少人說,正是通過黨員與居民的結對幫扶,居民們的幸福才被托起。

記者手記:支部建在小區 基層治理堅實一步

由於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雲南昆明各類住宅小區紛紛拔地而起,成為了城市板塊的重要部分。同時,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很多城市治理的突出問題都在各個小區中陸續發生。

為強化小區治理,昆明市探索將黨組織建設作為小區治理體系的核心,通過把黨組織建在小區上,以小區黨建來引領小區治理,達到服務城市發展和服務居民的目的。

走訪來看,黨組織進小區,不僅讓小區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形成了共建共享、鄰裡互助、小區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可以說,這種將“黨支部建在小區”的做法,是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昆明市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邁出的堅實一步。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