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結碩果 山村舊貌換新顏

2020年06月10日14:42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供圖

漫步在雲南省龍陵縣平達鄉安樂村移民安置點,犁耙、磨盤、弓弩無一不展示著獨具特色的民族印跡,極其簡陋的舊房與現代建筑模式的搬遷新房的強烈對比,深刻地展示了新時代傈僳族人民的美好現實生活。

安樂村位於平達鄉的西北部,屬典型的冷涼山區。昔日的安樂村,基礎設施極為落后,道路多為土路,晴通雨阻十分不便。土地貧瘠、廣種薄收,這樣一個深度貧困的山村能夠蝶變為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美麗宜居鄉村”得益於全縣開展的脫貧攻堅,這也是龍陵縣易地搬遷安置點中的一個縮影 。

據悉,自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龍陵縣對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針對性極強的實施易地搬遷,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方式,以確保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針對群眾增收乏力的問題,平達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抓好甘蔗、烤煙、香料煙等種植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在培育發展壯大肉牛養殖產業上下功夫,以發展多種產業實現多條腿走路,讓老百姓多渠道增收,全力確保全鄉如期實現脫貧摘帽,並保障后續持續增收和如期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走進龍陵縣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模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在為牛添加飼料。該公司是平達鄉肉牛養殖的龍頭企業和標准化肉牛良種繁育核心示范基地,公司於2018年6月29日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佔地132畝,設計規模為1000頭標准化肉牛養殖育肥場,主要以能繁母牛養殖和犢牛、架子牛育肥為主。現有標准化養殖圈舍5棟,共計320余頭。該公司採取“企業(公司)+村委會(村集體經濟)+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通過農戶家庭養殖肉牛保量、村委會綜合組織協調服務、公司集中育肥銷售的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共贏。

據了解,平達鄉現有1000頭規模以上的肉牛養殖場1個,肉牛的存欄數量已達360余頭,共有20—100頭規模以上的肉牛養殖戶78個,其中20頭規模的50個、30頭規模的16個、50頭規模的10個、100頭規模的2個,肉牛的存欄數量總數達8100余頭,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0戶,存欄數量1660頭,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5840元。隨著專業化和科學化養殖技術的不斷推廣普及,肉牛養殖已經成為廣大群眾實現脫貧增收的重要增長點。(李長明)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