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圍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總體部署,把少數民族發展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助推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
騰沖市是雲南省25個邊境縣市之一,多民族散雜居,市內有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等24種少數民族,2019年末,騰沖市納入建檔立卡管理的少數民族人口2403戶7088人,其中已脫貧2328戶6870人,未脫貧75戶218人。
2014年以來,騰沖市以不斷加強多民族共融發展為初衷,著力夯實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出台《騰沖市2020年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強調重點抓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發展、民生持續改善、文化教育傳承發展、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六項重點工作。
強化基礎設施,夯實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基礎
騰沖市在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工作中主要以興邊富民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示范創建工程、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等為抓手,不斷強化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2017-2019年各部門共計投入資金近2億元在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實施了一大批交通、人畜飲水、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了猴橋黑泥塘、荷花壩派、清水中寨、新華壩角等為代表的20余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一步改善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
加大產業培植,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造血功能
騰沖市始終把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開展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務,積極探索適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子,提高少數民族群眾自我“造血”功能。2017-2019年各部門共投入資金2800余萬元在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實施了一大批產業扶持項目。重點圍繞民族地區肉牛、生豬、茶葉、中藥材、果蔬等產業,在增長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等方面實現突破,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聚居村寨內生發展動力。
著力改善民生,筑牢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保障牆
從完善公共保障體系著手,認真落實城鄉低保等社會困難群體生活補助標准自然增長機制,守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醫療衛生、創業就業、社會保障、基本社會服務、住房保障、殘疾人服務等公共資源優先向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配置。落實好各級就業扶持政策,加大對少數民族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加強少數民族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建立防貧、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到戶幫扶機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3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和沿邊6個抵邊行政村各族群眾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等保險產品給予補助。
振興民族教育,阻斷民族地區貧困代際傳遞
騰沖市始終堅持把民族教育工作與“兩基”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落實民族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確保優先投入,改善少數民族地區辦學條件,振興民族教育。三年來,在騰沖市猴橋、滇灘、荷花、新華等地投資9400多萬元,新建校舍6500多平方米。採取招聘少數民族教師到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引進“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到民族地區支教,選派少數民族教師到省、市外跟班培訓、制定《騰沖市高中階段學生錄取照顧辦法》、認真落實民族中學高中民族寄宿學生等各項生活費補助等形式完善民族教育工作。
繁榮民族文化,凝聚脫貧攻堅精神力量
結合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加強民族文化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開發,大力支持民族文藝體育發展,通過實施民族文化活動場所建設、民族文化進校園、民族文化“雙百”、民族文化書籍整理等工程,不斷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騰沖市通過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少數民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也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2020年,計劃投入2億余元資金,全面補齊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增強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動力﹔2021年初,爭取把騰沖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范貴勇)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