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供圖 |
昆明市東川區是雲南省三個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之一,在突破陳舊觀念,充分挖掘潛力,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領帶動作用后,東川走出了一條踏著泥石流逆行而上、摒棄傳統礦業依賴的綠色發展轉型之路。各鄉鎮(街道)比學趕超爭種經濟林木,一時間瓜果飄香味濃郁,富綠山林享氧吧,近期為貧困戶增加收入,遠期富澤東川子孫后代。
東川區創造性地實施“雙綁一聯合+金融”措施,“雙綁”即專業合作社綁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各類農業產業企業綁定專業合作社或農業產業企業直接綁定貧困戶的“雙綁”機制,同時,建立“聯合”產銷機制,對建立“雙綁”機制的企業或合作社,積極主動聯合區級電商網店、東西部合作等單位,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把東川農特產品銷到全國,打通東川農特產品銷售環節,實現農特產品產銷一體化,降低農特產品種植風險,確保農特產品銷售穩定,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並同步完善金融幫帶機制,要求各鄉鎮(街道)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產業扶貧中的幫帶作用,引導有融資貸款意願的各類農業產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與全區范圍內的金融機構接成對子,促使雙方形成貸款關系,解決生產資金困難問題。
蜜汁冬桃
東川區阿旺鎮岩頭村有一片冬桃,讓人不禁聯想到電視局《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桃林美景。這裡的桃子個大水甜,綠色生態,更難能可貴的是,冬桃顧名思義冬季成熟瓜果,11月上市可購,在寒冬中品上這樣的水果,無疑是悠悠然的人生樂事。
不過這片桃林的前世今生還得從東川區的脫貧攻堅故事說起。原來的岩頭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1戶1019人,貧困發生率34%,為了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阿旺鎮產業發展按照“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市場+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扶持產業致富帶頭人,在東川區“一村一品”的思路下,冬桃基地初見成效。紹星文是冬桃基地的種植大戶,桃子品種引進、教授農戶種植技術、肥料發放等一系列工作都由他完成。“相當於一條龍服務,農戶隻用到我這裡打工按月領工資就行。不僅有工資,流轉土地也有一部分收入,無論是不是貧困戶都可以入股,村集體也同樣可以入股進來。”紹星文介紹。
當地百姓的脫貧秘密也藏在這片冬桃裡,在岩頭村,集體經濟有收入,土地流轉保收入,入股分紅創收入,就近務工增收入是四大脫貧法寶。
冬桃基地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長周期10個月,平均每天用工需求達30人,全年共需支付人工工資達50萬元,吸納了周邊剩余勞動力,提高了當地百姓收入。因為是集體經濟,冬桃基地總投入151.7萬元,其中,政府產業扶持資金佔股67%,村干部及農戶自籌佔股14%,大戶技術支持佔股19%,分紅也成為當地老百姓的固定收入。另外,涉及土地流轉的46戶農戶,不僅開創了產業連片經營模式,還有安全穩定的土地流轉收入,基地共流轉土地300畝,按照每畝500元計算,每年流轉土地資金達15萬元。截至目前,基地共發展種植300畝冬桃,其中,150畝為冬桃與蘋果套種。按照冬桃三年挂果、蘋果五年開始挂果,四至五年進入盛果期,年產值可達到336萬元,年利潤可過百萬。曾經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致富村。
旺財無花果
《滇南本草》中記載無花果可“敷一切無名腫毒”,《便民圖纂》中表述可治咽喉疾。無花果富含食物纖維,其中的果膠和半纖維素吸水膨脹后能吸附多種化學物質,使腸道內各種有害物質被吸附排出,淨化腸道,起到抑制血糖上升,維持正常膽固醇含量。
塊河村隸屬昆明市東川區銅都街道, 有農戶580戶2090人,一半以上人口從事第一產業,是典型的“純農業村”。近年來,塊河村順應“互聯網+”時代趨勢,以脫貧摘帽為目標,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著力點,以種植銷售原生態無花果為突破口,“拼”出了一條電商扶貧新出路!
2019年東川區塊河村種植的原生態無花果通過網絡銷售額達600余萬,全村參與項目直接受益39戶,其中30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分利7000余元,每年5個月挂果期固定吸納當地勞動人口70余人就近就業,每人每月月均收入2000元,有效鞏固了當地的脫貧攻堅成果。
鋼材老板轉型助力脫貧攻堅。葛開永是雲南省尋甸縣人,2016年以前一直從事鋼材行業,但鋼材市場的不斷下滑,讓葛開永開始思考轉型之路。偶然有次機會到東川找好友聚餐,看到街上叫賣的紫紅色無花果,覺得新奇,吃過后贊不絕口。有敏銳商業嗅覺的葛開永立即到無花果的基地考察,發現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后,投資東川開始種植無花果。
在致富帶頭人葛開永的帶動下,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園區的種植員工,塊河村無花果種植基地成功突破了果樹修枝及防病虫害等難題。成功在2018年收獲了第一批果子,農戶們享受到了集體種植發展的紅利。目前種植基地不斷擴建,許多當地的村民也參與無花果種植,曾經落后貧窮的塊河村成了種植無花果的新天地。截至目前,共帶動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創收。
電商開路原生態果不愁銷售。東川原生態無花果在淘寶、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均有銷售。2019年,無花果的成果期是7月和8月,塊河村的無花果每月都保持月銷一百多萬的好成績,日均接單量達到3000至4000單,每天出貨量為6噸左右。甚至由於訂貨數量極大,基地產出的無花果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缺貨情況。
東川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為基地頒發了“電商扶貧示范基地”的榮譽。2019年榮獲東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川區財政局、東川區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頒發的“昆明市東川區就業扶貧車間”。
山野核桃
野生山核桃10元一斤,榨油后供不應求,板栗經濟方興未艾,還有生態休閑農庄的發展越來越好……阿旺鎮依托核桃、板栗、經濟果林等當地特色資源並通過產業運作的方式帶動上萬人脫貧致富。
昆明市東川區南大門阿旺鎮曾經產業支撐乏力,全鎮17個村(社區)38000人中有17742人是貧困人口。近年來,阿旺鎮通過產業脫貧等方式,不斷促進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11個重點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
該鎮長嶺子村的昆明市響水河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組建於2008年5月,2011年12月注冊投資100萬元。2017年4月,在市、區兩級林業部門的扶持下,興建了核桃加工廠,建立集育苗、種植、採集、加工、營銷為一體的核桃產業化體系。該項目以雲南省農業大學、昆明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為技術依托,是東川區第一家核桃加工企業。通過項目實施將建立東川區核桃核心生產加工基地,挖掘核桃原料的深層附加值,實現核桃產品多樣化,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優勢,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創收,輻射帶動周邊林農積極發展核桃產業脫貧致富。
目前,該合作社在阿旺鎮長嶺子村響水河建有核桃、板栗等特色經濟林果種植基地7000畝,生態休閑農庄1個,生態虹鱒魚養殖場1個。興建響水河核桃加工廠廠區佔地2200㎡,項目建成投產實現了核桃青皮脫殼、清洗、烘干、分揀及包裝初加工處理6噸/日。目前開發核桃干果單品5個,主要銷於重慶、廣東一線,其中以紡錘核桃、桂圓核桃、紫皮核桃為主。被雲南省林業廳評為“雲南省林農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被昆明市林業局評為“昆明市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
目前,東川實施“雙綁一聯合+金融”措施,逐步有序發放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貸款2000萬元以上,扶貧小額信貸2億元以上,財政資金金融貼息1200萬元以上。通過以上完善的配套措施想方設法增加貧困戶收入,鞏固東川脫貧攻堅成效,穩步推動實現鄉村振興。在相關政策扶持下,東川還有水潤枇杷、香甜木瓜、風情芒果、開心臍橙、沙糖西瓜等一系列瓜果將接連上市,形成當地老百姓的致富綠色經濟圈。(楊丹娜)
![]() |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