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部落”变身知名打卡地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梦

2020年07月16日14:35  来源:临沧日报
 
原标题:“原始部落”变身知名打卡地

翁丁,佤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佤族村寨。曾经,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几乎与世隔绝。如今的翁丁村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成了知名的旅游打卡地,“原始部落”文化成了最大卖点,翁丁村村民实现了旅游脱贫梦。

71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支书杨艾块就是翁丁村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者。“以前的翁丁村出行靠牛背马驮、饮水靠竹筒提取、照明靠煤油点灯,长期的贫困使翁丁村民思想也停留在原始部落思想,他们认为吃饱穿暖都是奢侈,把部落当做最神圣的生活地,不允许外人打扰。现在的翁丁群众靠旅游业生活越来越好,看到村子的变化、村民的变化,我倍感欣慰和幸福”。

近年来,翁丁村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党委、政府主导,村党组织牵头组建翁丁村原始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创新“工分制”管理方式,社员除获得固定分红外,还可参加景区民俗活动表演获得工分,根据工分领取工资。

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翁丁村及周边村寨发展,促进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翁丁村相继组建了农业生产综合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打“翁丁生态”牌,做本土特色旅游产品、建民族特色旅游体验区,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翁丁村积极盘活闲置房屋资产和土地,以开办农家客栈、农家特色小店等方式,变“死资源”为“活资产”,将鸡肉烂饭、佤族水酒、传统织锦等特色民俗文化产品推向市场;积极开发“佤源寻真长廊”等新景点,使翁丁景区自然风光和传统建筑群等特色资源交融辉映、各展所长;推进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实地开展种植养殖培训,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标准化水平,为提升景区“软实力”夯实基础,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现任村支书肖文军介绍:“自从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翁丁村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将景区管理、合作社运营、乡村治理三者有机融合、相互制约、互促发展,景区日常管理群众参与度提高。如今的翁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国家级旅游景区,也是一个集布局合理、村容整洁、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民主为一体的美丽宜居村寨。”

翁丁景区电瓶车司机杨聪阳光开朗帅气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一边开着电瓶车,一边简单地介绍着自己的家乡,时不时还哼着佤调,一路的美景和歌声让人心旷神怡。要知道早几年在翁丁根本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相比在家务农,他们更愿意外出务工。问杨聪为什么回来,他解释道:“回来之后看到的翁丁和记忆中的翁丁太不一样了,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看到别人分享的翁丁美景远不及自己亲身走进翁丁的震撼,我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从县城到家只需半小时车程,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路边、寨内的风景保持了原貌,呈现出翁丁的神秘感和美感”。他笑着说:“我计划在家乡开民宿、做美食、做导游,只要用心用情,我一定会做得很好,我要把翁丁原始部落最美的一面呈现给游客。”

翁丁村导游肖文萍,一个地道的佤族姑娘,大大的眼睛,乌黑的头发,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她介绍:“我以前说汉语都不流利,后来经过培训,每天接待外地游客,说的多了也就越来越标准了。”她笑着说,在自己的家乡当导游,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每天还有300至500元的收入,我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导游事业,最大的幸福也不过如此。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翁丁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2014年翁丁村全村经济总收入627.86万元,人均纯收入5725元;2019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1098.3万元,人均纯收入11338元,贫困发生率从21.03%降至0,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王邦玲)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