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寨”游普洱

△把边村。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小渔村。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左都大寨。 (本报记者 卢磊 摄)
△老达保村民小组。 (本报记者 周思雨 摄)
岩子营。(通讯员 刀咏 摄)
孟弄隔界田彝族传统村落。(通讯员 董新德 摄)
普洱市下辖九县一区,九个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一处的田园山水风光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各村各寨景观别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响彻”百年的马帮铃声,还有“跨越”千年的景迈茶香。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如到普洱各县区特色村落,打卡每一个满载乡愁与烟火气的村村寨寨,体验乡村旅游新玩法,感受普洱的浓郁风情与淳朴和谐,在村村寨寨中看见普洱的另一面。今天,先去看看宁洱、澜沧、墨江三县的特色村寨。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
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位于宁洱县同心镇,是古时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马帮情歌》的诞生地。那柯里现已建立了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各种普洱特色技艺在此扎根发芽,瓦陶、手绘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创产业纷纷落户,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青山绿水,古道人家,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多民族融合的民居建筑别具一格,茶马古道、百年荣发老店、风雨桥、马掌铺、跳马石、碾子房等历史人文景观分布其间,既保留了马帮驿站的独特文化,又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居民、游客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磨黑古镇
磨黑古镇,素有“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等美誉。普洱茶香迎四方宾客,磨黑盐醇烹天下美食。磨黑烧烤、甘蔗、槟榔芋、豆汤米干等名小吃特产闻名四方。磨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马转角楼、新政街15号等民居建筑特色十足。
磨黑古镇内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新寨古茶园、大叠水坎瀑布、龙洞箐、老街子驿站等“打卡地”远近闻名;镇内聚居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板凳龙舞、芦笙舞等民族舞蹈和哈尼“二月二”、红鱼节、红蛋节及彝族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
孔雀屏茶马驿站古村落
孔雀屏茶马驿站古村落位于宁洱县的磨黑镇庆明村境内。过去的孔雀屏马帮往来,客商云集,在短短几百米的街道上,有着六十多家马店,每家马店都可供上百匹马歇脚,各类生意十分兴隆。直到如今,孔雀屏内还有一些房屋建筑仍然保留着原貌。走在这满是历史痕迹的石板街上,好像又被那些老房子、老物件带回到了遥远的“茶马古道”时代。一队队马帮出行,一条条崎岖山路,一声声马铃作响,一驮驮茶叶盐巴,仿佛从身旁闪过。
把边村
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是昆曼高速公路上的一个秀美村庄。这里山明水秀、毓秀钟灵。哈尼族、彝族、傣族等5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每年五月,把边村曼抗村民小组景色魅力十足。160余亩稻田苍翠欲滴,十分壮观。除此之外,把边村的西瓜又沙又甜,白鳞鱼、红尾巴鱼、鲶鱼、爬爬虫等农家菜鲜香味美,还有各种时令蔬菜,让你的味蕾“永不停歇”!
那迁村
春林初盛,美当其时。走进宁洱县德化镇那迁村,这里拥有原始天然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春来那迁,百花争艳;夏临那迁,绿意盎然;秋看那迁,果实累累;冬到那迁,年味飘香。那迁的美四季变换,充满乡土风情,是处处美景、处处乡愁的宜居美地。
那迁村因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如梦如幻的绿荫塘、气势磅礴的马鞍山瀑布、历史积淀的茶马古道而闻名。走进德化镇那迁村,你可以追寻山村里的革命足迹——杨正元故居,忆峥嵘岁月,传革命精神;观赏田园美景,感受绿荫塘里的诗意;探寻山水秘境,领略马鞍山瀑布风情。
小渔村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普义乡小渔村坐落于美丽的把边江畔,小渔村临江而栖、绿水环绕、青山倒映。走进小渔村,只见炊烟袅袅、屋舍俨然,花草树木相映成趣,田园气息浓郁芬芳。在这里,你可以江面泛舟,感受把边江碧波荡漾的温情和美丽;可以临江垂钓,村民自建的钓棚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来此垂钓的游客;你也可以静下心来漫步村中,和周围青山碧水、花草树木融合在一起,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翁基古寨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倘若你愿意,何不挑一阳光明媚的日子,寻一古村,享受你的专属时光。也许,翁基古寨便是这样一处所在。翁基古寨是有悠久历史的布朗族聚居地,漫步在古寨的羊肠小道,顺着山势密集建盖的民居整齐划一,远远看去像是雨后争相出土的蘑菇。
水云间的清泉滑过青苔,檐间瓦上的石斛蓬勃生长,四野茶山的鸟儿率性歌唱,灵动的云海缥缈在山岚间,鲜绿如洗的青苔爬上石阶,如此惬意的生活是翁基古寨的每一天。在这里,你可以遇见千年匠心,也可以循着一片叶子,完成舌尖上的旅行,解锁景迈山的古茶园生活。
糯岗古寨
景迈山林木葳蕤,怀抱千年古寨,坐落其间的糯岗古寨烟岚萦回、风景如画。“糯岗”在傣语中的意思是“鹿饮水的地方”。传说,这里林多溪清、寨子又极静,曾有一大群麋鹿经常到这里来饮水。古树、古茶、流水、人家,千百年来,糯岗古寨一如从前。
景迈山内有许多寨子,来景迈山,可以观日出、赏夕阳、看云海、游古寨、探秘古茶林……而糯岗古寨则是一个云海、古茶二者皆俱的寨子。无边林海落入眼眸,千年茶香钻入鼻中,鸟叫虫鸣回响耳畔,宛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身处其间,所有美好皆与你环环相扣。
左都大寨
在澜沧县雪林乡,左都大寨诠释了澜沧的另一种风情,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浓厚,古老而又神秘的鸡笼式茅草屋依山而建,佤山秘境让人流连忘返。左都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生活“活化石”,鸡笼式茅草房的民居,茅草罩覆下人住,内有火塘烧煮食物,一家人沿着房屋铺以草席、竹垫而睡。
2019年以来,左都大寨建起了“翁邦拉”新寨示范点和左都大寨佤族原始部落恢复点。在这里,悦耳的《梳头调》唱出了阿佤人优美的爱情故事,棉料丝线在佤族姑娘的巧手下变成一片片美丽的织锦,佤族人家饲养的土鸡经过柴火炖煮成为爽口的鸡肉烂饭……在古朴的左都大寨,佤族村民的美好生活让人陶醉。
老达保村民小组
来到老达保村民小组的人大多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这里的每个人仿佛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音乐天赋,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寨子里大部分村民都会弹奏吉他,上到古稀老人,下到稚子幼童,有的村民虽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但他们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目前,该村自创的拉祜民歌已达到了上百首,代表作有《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真心爱你》等。他们自创的吉他弹唱歌曲《快乐拉祜》更是唱响大江南北,获得了“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赞誉。在这里,你可以跟随拉祜儿女跳起欢快的舞蹈,品尝当地的美酒和美食,感受寨子里村民们的淳朴、大方、热情。
班利村
澜沧县东回镇班利村被称为“拉祜族摆舞之乡”,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牡帕密帕》传承基地。班利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拉祜族文化资源,是“拉祜族摆舞”发展的重要基地。
风吹林海,田舍相映,雨露滋润了这个风光宜人的村落,岁月赠予的温情造就了一场诗意的栖居。拉祜族摆舞以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而闻名,犁地、栽秧、施肥、打谷……伴着歌曲中的鼓点声,这些源于拉祜族生产劳作场景的舞步,不断在班利村舞动。你可以跟随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拉祜族同胞,跳着摆舞,“摆”出快乐,“摆”出幸福生活。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岩子营
????????????????????????????????????????????????????岩子营是墨江县境内最后一个哈尼石头寨,诸葛营盘、万亩杜鹃、茫茫云海等景观,使这里四时之景不同,而四季之美亦然。岩子营的户户墙体、楼台均由石头垒砌,条条连户通道都用石板铺就,道道台阶全用条石镶嵌,幢幢民房的墙壁、庭院、围墙、窗口等全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垒砌而成。
岩子营对面的山是先锋梁子,因顺山势筑有墙垣和战壕而得名,半山腰至山顶长满了千年杜鹃。此外,先锋梁子还有仙人洞、花子洞、石楼梯、石虎等神奇景观,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来探访。
碧溪古镇
碧溪古镇原名碧朔,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古镇内的院落呈十字形分布,以四合院为主,雕花刻镂,造型庄重,独具特色,堪称一绝。民国初年的“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就坐落于古镇中心。
目前,碧溪古镇农庄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日趋成熟,哈尼特色美食、哈尼族服饰等特色产品深受欢迎。
勐簸民族特色村寨
勐簸民族特色村寨为典型的哈尼山寨,民居特色突出,民间艺人活跃,哈尼文化底蕴浓厚,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祭竜节”等哈尼族传统民俗节庆。寨内哈尼族民俗文化展示馆收集了上百件哈尼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及传统民族服饰。勐簸民族特色村寨内的哈尼族展馆、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设施日益完善,套种着桃树的千亩茶园、栽植了景观树的茶山休闲路,不同季节开出不同的花,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养生观光的好地方。
孟弄隔界田彝族传统村落
孟弄隔界田彝族传统村落自然景观秀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聂苏泼族源”“咪嘎哈”仪式、彝族歌舞文化、彝族服饰文化等民族特色文化突出。隔界田村落依山傍水,背靠原始森林,鲁池河穿寨而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秀丽,是人们休闲、娱乐、度假、体验乡愁、感受热情神秘彝族文化的好地方。
克曼村
联珠镇克曼村地处墨江县城北部,村落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民族风情浓郁,是哈尼族牛皮大鼓传承基地。村落周边梯田环绕,生态环境优美,可赏气势磅礴的哈尼梯田及古朴浑厚的牛皮大鼓。目前,依托克曼村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资源,墨江县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创新打造生态养生旅游产品,正积极规划建设以生态绿色为主题的自驾车营地,不断满足旅游市场日益个性化、自主化的养生需求。
勐嘎村
那哈乡勐嘎村的特色民居建筑为土掌房,是典型的哈尼族传统建筑,勐嘎土掌房依山而建,排列整齐,充分体现了哈尼族喜欢择山而居的传统习惯。勐嘎土掌房始建于清代中期,是目前普洱境内保存得比较集中、完整的哈尼族传统土掌房村落。除独具特色的哈尼土掌房外,勐嘎村内传统农耕、火塘炊煮、织布、刺绣、竹篾编织、房屋维修、茶叶生产及农具制作等哈尼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朱正)
来源:普洱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