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盘龙“网格魔方” 让网格管理“面面俱到”

2021年06月17日17:01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转动盘龙“网格魔方” 让网格管理“面面俱到”

  白塔社区把爱心食堂“搬”进网格。记者胡耀元摄

  网格员在中午准时为“黄色”关怀对象送餐。拓东街道供图

  从基层管理迭变为人文关怀,如今在盘龙区,103个社区网格正“撬动”597个小网格相互转动,呈现出独具盘龙幸福色彩的“网格魔方”。

  2020年底,盘龙区优化整合103个基础网格、597个基层社会治理管理网格,并将全区网格分成4级,进一步推动全区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正是得益于盘龙一张网。

  盘龙区这张网,是一张立体网,也是一张彩色网。每一个网格都像一个魔方块,网格员作为最贴近百姓、最贴近基层的群体,以一技之长、一己之力,在这个最小单元里把各项举措落细落实,确保大事小事不出“格”。

  网格,聚焦群众心底的颜色;魔方体,凝聚多方共建的力量……如今,盘龙区的网格线已不仅是分区作用,更是紧密串联盘龙“网格魔方”的主轴线。

  从“五色民情”到“一栋一码”,盘龙“网格魔方”转动了网格治理,更转动居民自治,真正升级成为一个现代化社会基层治理的“智慧魔方”。

  “先定格,再定人;先服务,再共建。”网格治理1.0时代,盘龙区、街道、社区已经在全区网格放置好了“调色盘”,而如何有效运用颜料,为基层网格一张图生动填色,正是盘龙绘制网格治理2.0蓝图的关键一笔。

  “五色民情”助推网格自治

  今年端午节,一张“五色民情”织起的“网”在盘龙区拓东街道白塔社区温暖铺开。10个网格同时“转动”,网格员走进每个庭院,为居民包粽子、做香包,情怀味道满满。

  “大部分庭院是老年人居多,需要定向关怀,因此我们会根据不同颜色分类,全年为不同居民送上相应服务。”白塔社区网格员杨静介绍,他们以周入户、月入户、季入户和半年入户进行居民信息动态管理,按照“五色民情”关怀机制填补物业关怀盲区。其中,红色为党员,橙色为社戒社康人员等重点关注对象,黄色为失独老人等爱心帮扶关怀对象,绿色为流动人员,紫色为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能人。

  民生五色,当由红色“打头阵”。

  “一个庭院有3名党员,即可成立党支部。”这是白塔社区一直推行的红色带头计划。如今在东风东路47号院,已高高飘扬起党旗,群众遇到事情找党支部、找网格员。八旬老人徐祥,是该小区党支部的一员。此前,他也是“五色民情”中的红色人员。

  从红色党员群众,变身为群众办实事的庭院党员先锋,徐祥等党员的角色转变,印证了社区深化“五色民情”的必要性。通过红橙黄绿紫“五色民情”关怀机制,让为民办实事有了更清晰的“幸福清单”。

  正如拓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彭福州所说:“面对如此多的居民,我们实行‘五色民情’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党员‘找出来’,再把社区能人‘挖’出来,通过他们切实把党员力量下沉到网格。”

  面向人群,盘龙有“五色民情”关怀机制;面向事情,则有社区“亮灯制”。

  在白塔社区网格员人手一本的“民情记录本”里,一栏标记着红灯、黄灯、绿灯的网格尤为醒目,里面记录着每一件发生在社区的“亮灯事件”。

  据网格员记录,白塔路325号院居民装修引发噪声、灰尘扰民投诉,居民间产生矛盾,根据事件实时发生情况,网格事件被预判为红灯。“亮灯”后,网格长立即联动多部门协调处理,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避免民转刑、民转群案件发生。据了解,在每天的入网巡查中,网格员都会根据事件发生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亮灯”预警。而在网格化管理不断升级的今天,白塔社区的大部分事件,都已经是“绿灯畅行”。

  社区“亮灯制”,是预警灯,更是服务群众道路上的智慧交通灯。如今,10名网格“领头雁”在网格治理中作用发挥明显,为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承担了承上启下作用,矛盾纠纷调处率不断上升,居民安全指数不断攀升,网格员成为居民信赖的院坝主心骨,实现了“上为组织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网格治理。

  白塔社区的10个网格“魔方块”正齐用力、巧用劲,为盘龙每一个网格赋予幸福的色彩,力争打造百姓最贴心的“彩虹社区”。

  “一栋一码”实现指尖网格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此前常指为群众办业务、办事的效率,在网格化全面升级的今天,盘龙区网格服务致力于“面面俱到”。实现办事快捷后,更要重视生活便利,打通指尖网格的“最后一厘米”颇为重要。

  老年人多的社区,定期上门服务是主流需求,而在更多小区,居住人群的生活作息时间各有不同,如何在全天不同时段足不出户就向社区反映问题?东华街道试点的“一栋一码”让这一便利得以实现。

  一栋单元楼、一个网格二维码,通过微信扫一扫进入“活力东华”微信公众号相关程序,居民可直接向社区网格反映问题,诉求直达后台,网格员“线上取件”跟进办理。

  今年启动这一试点举措以来,有效增进了各网格与居民群众的黏合度,让“网格魔方”核心更稳。

  “一栋一码”在小龙路社区小龙组团试点,这里的10栋38个单元550户居民,是第一批“尝鲜”的群众。

  今年5月20日,网格二维码后台接到线索,辖区的张长喜老人与女儿女婿因赡养事宜出现分歧,希望得到社区帮助。查收线索后,小龙路社区党委书记、站长、残联专干、网格员一同上门进行调解,事情得以妥善处置。类似张长喜老人一家的情况还有很多,大家遇到事情,更愿意寻求网格员帮忙解决。不少居民表示,以二维码表达诉求的形式,让人与人之间有了“缓冲区”,网格服务更有人情味。

  基层治理“一张网”织起来以后,东华街道将“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社会保障”三项重点任务分解成网格化工作任务清单,融入“一部手机管东华”App。在首页设置重点人员巡访、网格巡查、一栋一码、民生小实事、吹哨报到等模块,网格员通过App可直接将群众诉求上报、处置、反馈;可通过网格地图查看在线巡逻的网格员,查看其巡逻轨迹、工作记录、上报记录,实现动态监管,也可通过手机进行在线联动指挥;通过一事一评、一员一评、一格一评,可对网格员进行评价;通过一栋一码,可以查看全区楼栋情况,点击楼栋可查看房屋数量、人口数据、房屋情况等,通过单元户室可查看住户情况,同时可和住户进行沟通交流;数据采集模块可对区级、街道、社区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监控。在盘龙网格的架构下,东华街道已实现无缝隙巡查,网格力量全部下沉。

  为了当好群众的大管家,“码”里有什么,“码”能做什么,在网格里划分得清清楚楚。“一栋一码”根据住宅类型、居民职业、年龄结构等进行细化记录,确保网格员与群众实时联动,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栋一码”不局限于网格员扫码打卡,更鼓励居民直接扫码进行问题上报,积极发挥群众力量,真正实现群众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希望社区多点绿化,希望社区有爱心食堂、托老所……”如今,居民通过“一栋一码”,对社区有了更多亲切感,也更愿意主动表达“希望我们的社区是什么样”。盘龙区正以网格作“药引子”,发动“X”力量撬动全员参与,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社区。(胡耀元)

(责编:木胜玉、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