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城北派出所锻造新时代优秀派出所。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云南省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城北派出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夯实基础,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守护一方平安。
紧盯“思想筑得牢”,将政治挺在公安业务前
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党对派出所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3+2+1”举措抓实抓严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和英模教育,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把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将学党史、学讲话、学理论结合起来,组织民警到坡脚原思普地下党秘密交通联络站,聆听红色故事,追忆红色足迹;将训词制成卡片,全所人手一张,确保训词精神入脑入心;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每周必学制度,制定学习任务清单,督促全体民警加强理论学习。
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强化党支部建设,实施“四红”(红色先锋、红色队伍、红色堡垒、红线意识)工程,确保党的旗帜始终在派出所各个战场上高高飘扬。
把教育整顿推向深入。建立“民警自查、组织排查、部门协查”的“三查”联动机制,彻底清除顽瘴痼疾,健壮派出所队伍肌体。制定“民警自查事项报告表”,列出“7+1”顽瘴痼疾110个具体问题,引导民警自查自纠;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登记疑似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的警情案件,责令主办人依法依规整改。
普洱城北派出所锻造新时代优秀派出所。
紧盯“基础做得实”,将阵地移到群众家门前
将基层警务第一个阵地、维护稳定第一块基石、服务群众第一道窗口前移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做强基层警务阵地。按照“一区(村)一室”标准,在辖区6个村(居)委会建立6个警务室、2个警务站,在此基础上,创推“1+1+N”模式,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1个网格配备1名民警、N名辅警,实现警长或信息员进社区(村居)。同时,明确社区民警专职履行5项主责,制定民意知晓率、辖区群众见面率、警民相互熟知率、群众满意率“5率工作标准”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标准,工作情况实行“月通报、季排名、年考核”,倒逼民警辅警真正沉下身子走村串户。
做活基础信息数据。大力推广应用“普洱智管”APP平台,畅通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自主申报基础信息渠道,实现主体责任单位自主申报信息、信息员协助核查信息、互联网信息实时对接派出所社区警务模块的“一网通、一网采”,群众更为便捷地参与到了治安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共采集信息14.32万条,登记流动人口4.2万人,流动人口登记率上升25%。
做密视频监控天网。以网格为单元,以农村为重点,扎实开展辖区视频监控缺位补点工作。去年以来,新增一批“平安城市”监控探头,接入一批社会化监控探头,发动群众安装一批平安乡村“慧眼”,切实织密“固城控边”科技防护墙。
普洱城北派出所锻造新时代优秀派出所。
紧盯“平安不出事”,将防范做到案件发生前
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推“家校警”护校安园模式。主动协调学校召开“护校安园”联席会,创新推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专职保安+治安警+交通警”联合执勤的“家校警”护校安园模式。辖区13个学校全部建立“家校警”护校安园队伍。同时,强化校园“三防”建设,建成 “智安校园”13个,连续5年没有发生校园安全案(事)件。
狠抓治安要素管控。以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为牵引,用法治思维狠抓“吃、住、行、消、乐”等治安要素管控,高频次开展“三查四告知”工作。今年以来,办理场所案件20起、责令场所整改160起、清理违规住宿43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不断压实行业场所的主体责任。
强化治安乱点整治。通过实行“场所分级管理”办法,推行KTV设置安检门、配备金属探测仪的“机场式”安检模式,落实管严“一颗药”、管牢“一把刀”、管死“一把火”、管好“一扇门”等举措。挂图作战的思亭路涉黄乱点全部打击取缔,场所打架斗殴案件大幅下降,特别是“红黄蓝”三色挂图作战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得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推动“平安+”单位创建。以“无发案小区”“无发案单位”“无发案场所”创建为抓手,有效整合 “红袖标”队伍2000余人开展“平安守护”联防联控,特别是防疫、创文等战役中“警服蓝+红袖标+红马褂”守护家园的生动场景已成为辖区的一道常态风景线,实现165个单位、场所、小区、村居“零发案”、疫情防控“零输入”,试点建设“智慧”小区4个。
普洱城北派出所锻造新时代优秀派出所。
紧盯“矛盾不上交”,将工作做在矛盾升级前
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努力把矛盾隐患防控在初始阶段、消除在萌芽阶段,全力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将信息触角延伸到最小网格。全方位构建网格警长、网格民警、网格治安长、网格信息员的警民联系微信群,建立了由网格警长担任群主、网格治安长担任联络员的“红袖标”平安队伍六类微信群,将信息的触角延伸到最小网格和单位。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提早发现事件苗头、事故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应对。去年以来,辖区95%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信息都由基层网格上报。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派出所全面组建矛盾调解“工作群”,对进入视线的矛盾纠纷,由网格警长根据矛盾性质,组织调解团队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化解,一时化解不了的交由网格治安长跟进继续稳控化解,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严防矛盾转化升级。去年以来,全所共化解矛盾纠纷1503起,其中通过警务网格成功调解的有1300余起,辖区到市、区信访人数同比下降20.6%,一些疑难杂症也最终“息事宁人”。
将突出隐患通报责任单位。建立矛盾隐患预警机制,切实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连续5年实现群体性案(事)件“零发生”。
紧盯“服务不缺位”,将服务做在群众需求前
全面落实公安“放管服”改革措施,网上网下齐推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和“新五小工程”活动。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等工作,今年以来搜集建议32条,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为民实事。
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开通“网上预约、网上办理”在线服务,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服务平台,最短时间、最少成本满足群众需求。在群众需求较多的北郊警务室建立“公安便民服务超市”,供群众24小时自助办理身份证换领、补领业务。落实最多跑一次告知单服务,向群众公开16项可在派出所咨询办理的业务和流程以及直接可办结的事项;在警民“联络群”接受群众咨询。出台“错时工作制”“延时工作制”“周日办证制”,去年以来,网络平台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提供延时服务6000余人次,启动绿色通道500次。
推动出台更多便民利民服务。出台密切警民关系10项工作机制,搭建警民沟通平台,听群众意见、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密切关系。针对群众日常生活琐事,全面收集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行业的电话号码和微信二维码,及时在各类工作群里推送,最大限度服务群众。(陈芝坤、王政、张永生 文/图)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