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460人! 曲靖生态文明建设回顾

 

2021年04月07日11:50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罗平山村花海。 陈波摄

环保机构从“零设置”到环保机构体系的完善健全,从4人到460人;从一个环境污染混乱的年代,到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基本建成,云南省曲靖市用了49年。如今一个“生态曲靖”已然基本建成,而它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

从“零设置”机构到体系完善

上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曲靖环境整治的一个混乱时期,也是当地环境问题明显暴露的阶段。

为应对环境污染的治理,1972年,曲靖才开始成立了一个“三废”办公室。这算是曲靖市走上环境保护的第一步。

据介绍,当时整个曲靖只有4个专职类环保工作人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曲靖先后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曲靖地区环境保护局、曲靖地区行政公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再到后来的环境保护局、生态环境局。

环境管理机构历经了从临时机构到常设机构、从合署办公到单独设立、从直属事业单位到政府组成部门、从市级延伸到县乡等阶段。

如今,环境监测、执法机构曲靖已经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从最初的4名增加到现在2020年底的460人。

十八大以来,曲靖又先后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等生态文明建设议事协调机构。

修复污染耕地4000余亩

曲靖市坚持问题导向,以落实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清废行动”、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督查等整改。

同时,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力度,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据统计,曲靖市重金属污染物削减13.77%,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3.7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修复受污染耕地4739亩,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3559平方公里。

会泽大海草山。 张启戊摄

经济发展绿色+”

曲靖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和保护任务,将“绿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调结构、优布局上,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液态金属、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高原体育等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曲靖主打的是“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着力发展康体养生、全域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绿色硅晶材料、水电铝材一体化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

目前,曲靖市已经完成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转型。

据统计,截至2020年,曲靖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9.5:39.4:41.1,调整为18.7:36.9:44.29。

与此同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完成了煤矿整治重组,钢铁、有色、焦化、建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8%、9.9%、9.8%、8.6%,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165.3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8%,单位GDP能耗下降2.18%。

“生态曲靖”的基本建成

据介绍,十八大以来,曲靖市启动了“森林曲靖”建设、“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并进行全民造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274.66万亩。

一组数据显示,至2020年,曲靖全市林地面积达2416.余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5.67%,森林蓄积量达69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1%,湿地面积35289余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3.70%,自然湿地保护率40.48%。

据介绍,从198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云南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曲靖市累计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森林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余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5%。

在强化“三线一单”约束管控下,现在曲靖划定生态空间面积必须在国土面积44.99%比例以上。

如今,一个“生态曲靖”已然到来。(梅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