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园社区为老年艺术团提供练舞场地。记者胡耀元摄
“意守丹田,宁静心神,调整呼吸,端正身型……”1月冬日暖阳,在盘龙区青云街道佳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教室内,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老师念着“八段锦”预备式口诀,数十位老人一同跟随练习。“我们每周二四六都上八段锦课,几个老朋友约着一起上课一起回家,老年生活安逸得很。”居民张德华说。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是盘龙区“民生小实事”项目的指向标。民生小实事项目启动后,佳园社区老年大学规范建设了起来,辖区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找到了归属感;金沙社区“爱心食堂”让空巢老人有了家庭温暖;“青裕社区合唱团”唱出了老年人的新生活。如今在盘龙区,越来越多的“银发社区”正暖变幸福社区。
老年大学焕发银发活力
周四上午,朱露仙所在的艺术团正在佳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路演厅进行排练,30多人的艺术团每周二、周四都会来到这里进行排练。作为“盘龙区五星级精品群文团队”,他们此前并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
退休参加艺术团5年以来,朱露仙和团友们大多时候是到金陵河公园的空地进行排练,“以前在公园里面跳舞,风吹日晒,上厕所、换舞蹈服都不方便。”朱露仙说,自从民生小实事启动以后,社区有了老年大学排舞室,免费饮用水、卫生间、更衣室都有了保障,大家排练都精神饱满。
“有两个新成员才退休就加入了我们,现在大家都是好姐妹,排练完就一起出去旅游。”艺术团成员们表示,有了对比才更懂得珍惜,如今大家轮流值日,为老年大学打扫卫生、烧开水,其乐融融。社区为支持群众文化也给予艺术团餐务补贴,民生小实事切实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就有了自己的新生活,让他们更有充实感和幸福感,让老年生活“如鱼得水”。
在民生小实事项目中,佳园社区走进住户征集民意,经过居民一致同意,社区引入七彩老年远程网络大学,企业自筹资金为90多名独居老人带来老年新生活。而这样的“银发幸福”正逐渐温暖到其他社区。
“我们3个分别住在金尚俊园、新迎小区、环城西路省民委东院,是老年大学让我们聚在了一起。”蔡时萍已经退休多年,以前参加的都是广场上零零散散的锻炼活动,自从来到老年大学,不但参与了唱歌、瑜伽等系统性课程,也结交了两个好朋友。据了解,在这片500平方米7个教室的老年大学场地里,“高龄学生”已达92岁,从2020年9月开课至今,已经有110余人参与其中,不少老年人甚至每周申请学习4个科目,手风琴、书法等课程也将逐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乐趣。
如今,民生小实事已走出佳园社区,让“银发幸福”辐射到更多街道社区,正在申报的“三有老人”民生小实事项目也将进一步温暖社区特殊老年人群。
爱心食堂温暖老年餐桌
“7块钱的饭菜,打包带走。”78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拄着拐杖走进长寿路社区爱心食堂,工作人员笑着递上了打包好的两荤两素一汤。在联盟街道长寿路社区,像王奶奶这样“打包”的老人不在少数,由于生活不便,他们对爱心食堂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爱心食堂一直办下去,哪怕涨点价也无所谓,至少有一个按时吃饭的地方。”
“爱心食堂主要服务辖区里的独居、空巢、低保和困难老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中老年人。”长寿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老人共3000多名,多为独居、空巢老人。为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问题,社区联合养老服务公司开办爱心食堂,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养老服务公司负责运营。中午、晚上两餐,两荤两素一汤每天不重样。
来到东华街道白云社区爱心食堂,60岁到69岁的老人每人每餐6元、70岁到79岁的老人每餐5元,由此递减,9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免费用餐。
在青云街道金沙社区,同样也开设起了“爱心食堂”,由社区志愿者负责管理,每天固定为低保困难群众、残疾人、空巢老人提供中餐晚餐,为居民节约生活开支。
随着“银发社区”的需求增多,一个一个建设爱心食堂的民生意愿正在被提出。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建设运营19个爱心食堂,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近300万元,超过5万人次老年人享受“爱心食堂”带来的实惠。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龄、独居、空巢、困难老人等就餐难问题,盘龙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开设社区“爱心食堂”,服务老年人群。通过“民生小实事”项目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多元经营、服务灵活多样的管理运营模式和“中心布点、边缘配送”的服务模式,解决了部分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从“开水烫冷饭”到“热乎乎四菜一汤”带来的温暖。
志愿服务激发幸福共鸣
进入青云街道青裕社区,远远传来一阵阵高亢美妙的歌声,这是青裕合唱团正在进行合唱排练,合唱队员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如缕缕春风扑面而来。音乐交融在一起,发出幸福的“民生”共鸣。
“我们是群众,更是社区志愿者。看着大家互帮互助,用歌声传递社区文化也是我们的心声。”合唱团成员王阿姨说。据了解,青裕社区在居民自发申报、社区积极指导下,通过“居民提、居民议、居民决、居民评”的方式成立了“青裕社区合唱团”。目前合唱团项目运行资金自筹工作已完成,并吸引辖区近68名歌唱爱好者加入合唱团。一年来,青云街道以基层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和民生工作方式,以“民生小实事”为抓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民生小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盘龙区一边组建青裕社区合唱团、西林社区艺术团,把退休后热爱唱歌跳舞的居民汇聚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一边为“银发社区”注入帮帮团等年轻力量,鼓励广大百姓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拓展基层治理共同体。这正是青裕合唱团所歌颂的身边力量。
2020年底,民生小实事推动金沙社区志愿者孵化基地正式建成,更多“金豆志愿者”通过这个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帮助。其中,金沙帮帮团的一支“应急助老服务队”就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当时已是晚上10点,老人摔倒在街边,居民通过平台上报情况后,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将老人送至医院。”应急助老服务队队长钟皓告诉记者,帮老人、帮孕妇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已经成为志愿者们的生活常态,“有线索就出动”便是服务队的信念。如今,金沙帮帮团成员已达50余人,正是有他们一年365天的付出和守护,“银发社区”才能激发出基层治理澎湃“心”活力,暖变幸福社区、安全社区。(记者胡耀元 通讯员李阳报道)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