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

拉祜山寨成“直过民族”脱贫示范点

2020年10月30日19:57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供图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家乡的群众过上富足的日子,让马鞍山变个样。”云南省澜沧县勐朗镇大平掌村党总支南囡联合党支部书记、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胡生常这样说。

胡生,澜沧县勐朗镇大平掌村马鞍山村民小组土生土长的拉祜族,也是寨子里的第一个中专毕业生。

2013年10月,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和自己的创业梦想,胡生放弃了年收入超6万元的大平掌村医的工作,回到马鞍山村民小组担任年收入仅有300元的村民小组会计。

2015年4月胡生在当选为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后,在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借助央企真情帮扶拉祜族聚居区“直过民族”脱贫的契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让拉祜山寨变个样”,马鞍山村民小组成为央企帮扶“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示范点。

如今的胡生是马鞍山组村民们信赖的“当家人”,如今的马鞍山村民小组是脱了贫的美丽拉祜山寨。

从“脏乱差”转变为“文明村”

马鞍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有农户48户1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44人),是勐朗镇大平掌村最偏僻最落后的贫困山寨。曾经的马鞍山村容村貌极差,牛粪、垃圾随处可见,进寨道路崎岖难行,发展产业因地理位置因素等影响困难重重,村民吃苦受穷、意志消沉。

家乡的穷困让从小在马鞍山长大的胡生心里十分难受。怎样才能为家乡尽一点责任呢?2013年10月,胡生决定回到马鞍山村民小组担任年收入仅有300元的村民小组会计,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生回到家乡后,逐户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发展需求。在摸清家底后,胡生动员村民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央企帮扶拉祜族聚居区“直过民族”项目,投入648万元,实施安居工程项目,仅仅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安居房建设、窜户路路面硬化、寨子亮化工程,还建盖了文化活动室,家家户户有了卫生间并安装了太阳能,实现了人畜分离。

有了新房子就要有新生活。针对拉祜族村民发展意识淡薄,个别村民酗酒、蹲在墙根晒太阳“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胡生觉得转变生活方式是脱贫奔小康的第一步。2015年4月当选为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后,胡生主动与定点帮扶单位对接,达成共识,从建章立制抓起,制定《马鞍山村民小组村规民约》,认真整治“酗酒风”“赌博风”及“等靠要”思想。

同时,胡生还主动报名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到文山州、红河州学习产业发展模式及管理经验。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胡生带领村民代表到澜沧县国家级文明村糯福乡老迈寨参观学习,帮助村民提升文明素养。

参观学习归来后,胡生召开村民大会,对寨子公共卫生区域进行到户责任划分,使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为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扶贫与扶志并行,在澜沧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马鞍山村民小组开起了“幸福超市”(寓意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月开展文明打分和环境红黑榜评比,分数高的农户可以用分数兑换商品。

通过勤劳奋斗、实干苦干,让昔日的“等着政策送小康”转变“自强实干奔小康”,真正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

潜移默化中,村民们的认知不断发生改变,文明程度逐渐提升,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摆放物品规范整齐,现在的马鞍山村民小组已然成为周边村寨争相学习的“文明村”。

供图

打好“四张牌”,让群众富起来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产业发展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曾经几次的失败经历,面对群众的质疑和害怕,推广产业难上加难,但是,胡生坚持不懈地挨家挨户地动员、劝说,针对马鞍山村民小组地势崎岖,热区资源不明显,村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提出要着力打好“四张牌”——基础产业牌、新兴产业牌、旅游产业牌、转移就业牌。

由于紧邻某糖厂,地缘优势较为明显,近300亩的甘蔗一直是马鞍山村民最“看得到钱”的产业。5年后坚果、花椒挂果投产,又是一笔稳定的收入,目前马鞍山农户共种植坚果450亩,花椒255亩、柠檬60亩。在央企的帮扶下,目前已投入500万元打造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马鞍山乡村特色风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将成立村振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四季水果园,特色农家乐,休闲栖息地和特色农产品建设一个留得住乡愁,也吸引得了游人的美丽马鞍山。2019年,马鞍山先后向省内外输出劳务47人(户均1人),人均收入在每月2500元以上。今年复工复产后,马鞍山已经有30多个村民外出务工,其中有15人参加了县政府组织赴上海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不仅给群众增加了收入,也为山村带来了新的观念。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治穷根”

眼看“让拉祜山寨变个样”的愿望一步步实现,胡生深知,只有提高文化素质才能真正“治穷根”。为了鼓励村民重视教育,让每一户贫困户的孩子上得了学,胡生自己购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在接送自己孩子到县城上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每周免费接送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下学的任务,现在胡生的面包车每周五和每周日都载着马鞍山的“未来”,往返于县城和马鞍山。

在大家的相互影响下,马鞍山的村民也开始重视教育,村里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村里从想找到一个读完小学的孩子都很困难到现在已经有了大学生,送孩子上学已经成了村民们的普遍选择,寨子里没有一个辍学的孩子。

村民在胡生的带领下,真正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素质也明显提升。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马鞍山村民都有了“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成员自发到户逐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村口设卡;村民自发自制口罩,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安排部署,提倡少出门、不聚会、不聚餐,并组织捐款,胡生作为党员,带头捐出村民小组长一个月工资200元,全村48户村民均参与捐款,共计2980元。看到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爱国情怀,胡生深感欣慰。

马鞍山村民小组就这样悄悄变了样,胡生的愿望成了真。勐朗镇大平掌村马鞍山组于2016年摘掉了“穷帽子”,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不足2000元,到2019底达到8143元,村民搬进了安居房,村容村貌“净齐好”,被列为帮扶“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示范点。(符皓)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