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保山市龙陵县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一线见闻

2020年08月13日15:58  来源:保山日报
 
原标题:“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一大早,杨新刚就带上农具,跨上三轮摩托驶向2公里外的潞江坝打理无筋豆去了。杨新刚家5口人,去年从高山搬迁到毗连潞江坝的橄榄坪移民安置点,到潞江坝租赁土地25亩种植无筋豆6亩、芒果11亩、咖啡8亩,构建起长短结合的家庭产业链,有了稳定的收入。新居带来新生活,“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杨新刚说。

  告别老家园 搬出新生活

  来到龙陵县镇安镇户帕村橄榄坪移民安置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民居映入眼帘,宽阔整洁的村道人来车往。这个移民新村共安置移民303户1218人,实施了一批产业、文教卫、人畜安全饮水、水浇地等工程,基本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在老家时,每到雨季都担心山体滑坡,冲毁住房,成天提心吊胆,不搬迁,永远睡不了安稳觉。搬迁到橄榄坪,集市就在村旁,公路穿寨而过,到龙陵或保山只有1个多小时车程,看病购物卖点农特产品都方便了,还是搬下来好。”杨新刚告诉记者。

  村党总支书记赵茂武介绍,把分散的一家一户集中到移民村,村里有了人气,移民有了目标,挣钱有了门路,氛围也随之改变。在山里,大家各过各的,而移民后住得近,大家比着奔发展。全村目前已种植甘蔗800余亩、咖啡600亩、核桃3300亩、芒果3000亩、无筋豆800亩、肉牛存栏500余头、生猪存栏800余头,有200多名劳力到潞江坝揽耕或打工,基本实现了每户移民有1至3个致富产业(劳务输出)的目标。

  年近五十的施苹枝家有5口人、公爹、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2018年,全家转移搬迁到橄榄新村,住进了钢混结构一正一厢的新房子,建成了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两个孩子就近入学。“在老家想多种粮多挣钱也没条件,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又脱不开身。搬迁到这里创业的空间大了,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也心甘。”施苹枝说。

  风景变“钱”景 农民忙转型

  时值中午,记者来到镇安镇镇北社区,一连敲了几户人家的门,不是老人留守,就是大门紧闭。社区总支书记赵华彩说:“今年镇北种植烤烟1200亩,长势良好,眼下正是烤烟采收烘烤大忙季节,镇北社区没有闲人,村民都到地里忙活去了。”

  炎炎烈日下,10多个村民正在地里为向日葵除草追肥,龙陵县丰胜旅游开发公司经理李能胜介绍,2019年10月,丰胜公司落地镇北,依托老梨树温泉度假村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200亩发展乡村旅游业,种植油菜200亩、向日葵100亩,配套建设旅游观光栈道及特色小吃一条街投入营业。虽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前来观赏油菜花的游客还是不少,这片向日葵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盛开,将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方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镇北社区先后引进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观光农业,种植精品蔬菜200亩、油菜200亩、向日葵100亩,打造“三花”村(油菜花、烟花、葵花),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游客春季看数百亩油菜花和达摩山几千亩杜鹃花灿烂开放;夏季赏田畴烟花点亮、葵花朵朵,茶园“采茶调”飘荡;秋季观稻田翻金浪,“鱼戏香稻间”;冬季“泥腿杆剧团”演出弦歌不断……这些不仅带火了农特产品销售,也复活了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出现了风景变“钱”景、农民忙转型的新景观。全社区建成“农家乐”5家,发展小作坊、小养殖、小加工、小买卖“四小”产业200余户,域内的3家企业吸纳100多名村民到公司务工,生猪存栏3200余头、肉牛存栏1800头、鸡鸭存笼3.2万余只,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

  村民杨炳科夫妇土地流转后被招收到丰胜公司工作,夫妻双双成了“上班族”,丈夫每月有2500元工资,妻子每月2000元,加上地租收入,全家年收入达6万多元。“我和妻子从地里刨食的‘泥腿杆’变为参与旅游管理的准‘白领’,工作环境好了,收入增加了,心情舒畅了,我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杨炳科说。

  记者欣喜地看到,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因此产生的“观光农业”“订单农业”“订单农民”“转型农民”正引导着产业发展。

  今年3月,村民王林果抓住镇北乡村旅游热的商机,瞄准旅游“餐桌”和游客的“后备箱”,把责任田流转给丰胜公司,全家3口人转型发展养殖业,筹资建成了有能繁母猪18头、种公猪1头、蛋鸭700余只、土鸡200多只的养殖场,已经出栏仔猪70余头、土鸡100多只,创收18万余元,销售鸭(鸡)蛋(咸蛋)1.3万个,实现收入1.5万余元。

  昔日贫困户 今朝致富忙

  “前几天刚卖了200多市斤重楼,每市斤150元,收入达30000多元,今天又出售了2000多株重楼苗,每株2.5元,收入5000元。今年重楼销售价下跌,去年每市斤市场价在200元上下,重楼苗出圃价每株3元左右。尽管重楼价格下滑,还是要种重楼,农产品像重楼这样赚钱的不多,今年再扩种2亩,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才是硬道理。”正在地里整理重楼地畦的碧寨乡麦子坪村村民饶正祥告诉记者。

  收入逐渐多起来,饶正祥一家不再过得紧巴巴。记者看到,虽然还住着老房子,但他家里液晶大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样不缺。饶正祥说:“现在说不上富裕,但比前几年强太多了,好日子才刚开始哩!”饶正祥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干部为他协调了5万元政府扶贫贴息贷款,还请驻村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管理重楼,介绍产品销路,让全家吃下了“垫肚饭”。

  麦子坪村256户村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2018年,全村从贫困中出列。如何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畜牧业,增加群众收入。全村种植重楼200余亩、黄精410亩、附树种植石斛240余亩,肉牛存栏900余头,生猪存栏650余头,黄山羊存栏300多头,形成了家家手捧“聚宝盆”,户户会念“致富经”的业态,铆足劲儿奔小康。

  陈兴会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过的是地里刨食、牙缝里“抠”油盐钱的日子。2016年,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扶持下种植了3亩重楼,当年产重楼240市斤,收入4.8万元,2017年产重楼420市斤、出圃重楼苗3200余株,实现收入10万余元,摘去了贫困帽。陈兴会家近两年的收入都保持在12万元以上,新建了住房、更新了家用电器、购置了农用小卡车,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陈兴会又扩种了2亩重楼、3亩黄精,购进3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发展养殖业,把产业蛋糕做大。如今,陈兴会的牛舍里,已经有2头母牛怀上崽,让他家又拥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他说:“肉牛育肥喂秸秆和少量玉米就行,没太大成本。现在肉牛价格一直在上涨,每头6月龄牛犊出栏价8000多元呢,咱要让3头母牛‘滚雪球’,多一个产业就多一条挣钱的路子,即使一业受挫还有别的产业支撑,再也不愿陷进贫困的泥潭过穷日子了。”(雷 华)

(责编:木胜玉、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