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社區治理暖心 群眾生活舒心

走進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勝境街道后礦社區,映入眼帘的是整潔有序的街道、干淨規整的店面、道路暢通、車輛停放有序,讓人眼前一亮,如此整潔舒適的社區環境,居民住得既舒服又開心。
居民王阿姨介紹,以前社區裡車輛亂停亂放、花壇雜亂無章、垃圾亂丟、鄰裡矛盾糾紛時有發生,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怨聲載道,很發愁,也很無奈。現在在社區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區環境變得干淨整潔了、鄰裡關系也其樂融融。
近年來,后礦社區創新社會治理模式,以“社企共建、警民共治、文明共享”為工作出發點,建立“陣地聯建、服務聯動、資源共享”機制,統籌推進區域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事務,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以精准服務、深度服務,使群眾充分享受城市黨建“紅利”的同時,有了更多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后礦社區成立於2002年3月,是標准的廠礦型社區,社區內公共服務硬件設施陳舊,配套設施不健全,難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和生活需求。為此社區改造利用原有公共服務設施和文化體育設施,進一步拓展了活動陣地,完善設置了圖書室、棋牌室、球類室,室內電影院、剪彩藝術走廊,為群眾打造學習交流、娛樂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確保群眾學習有場地、娛樂有去處、交流有場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目前后礦社區居民活動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有紅色影廳、棋牌室等活動室,又有健康步道、球場、健身區等運動場所,能夠滿足社區居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實現居民需求與社區服務的良性互動。”后礦社區黨總支書記說。
后礦社區居住的煤礦工人家屬較多,自煤礦去產能后,轄區內進駐多家單位、企業,居民大多為退休人員、下崗工人,對社區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加之臨近富源縣工業園區,外來務工人員到社區租房者眾多,矛盾糾紛多發。為解決社區居民后顧之憂,社區黨總支著力在服務上下功夫,在縣委政法委和街道的幫助下,探索建立起集公安、綜治、司法、社區等“四支力量”為一體的勝境街道警民聯調中心,精挑細選、選優配強公安民警、輔警,綜治辦、司法所工作員及法律顧問,將后礦轄區精細劃分管理網格,建立網格化管理組織體系,最大行動整合資源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切實提高調解工作效率。
同時,社區還構建了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機制,組建了以社區民警、網格員、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為成員的“調解超市”,並將“調解超市”成員名單及特長特點公之於眾,矛盾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案件特點可以像在超市裡挑選商品一樣自主挑選信得過的調解員,有效避免了調解員是矛盾糾紛當事人的熟人或親戚而出現調解不公平現象,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讓“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往上交,問題不再轉移”成為現實,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煩心事、怨盼事。
“警民聯調中心不僅能很快幫我們解決矛盾糾紛問題,還和諧了鄰裡關系,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把矛盾化解。”劉家灣集貿市場商戶劉某因攤位擺放問題和王某產生矛盾,引發沖突,糾紛中互不相讓,在社區民警的幫助下,雙方來到警民聯調中心,經調解員仔細耐心地調解,最終達成和解,互相握手言和,還和對方成了“不打不相識”的好鄰裡。
作為勝境街道城市黨建的試點社區,站在新的起點上,后礦社區將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建機制、強基礎、優服務,在城市治理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向著建設幸福后礦昂首邁進。(韓英、馬超、黃志艷、雷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