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楚雄元謀黃瓜園鎮:奏響民族團結新樂章

2022年04月22日16:1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在這裡,各民族群眾團結互助、產業興旺、鄉風淳朴、人民幸福——這裡就是楚雄州元謀縣黃瓜園鎮。

黃瓜園鎮位於元謀縣中北部,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00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37276人,居住著漢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民族,有1個傈僳族特色村寨。

近年來,黃瓜園鎮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夯實發展基礎,扎實推進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取得了“改造一片民居,壯大一方產業,傳承一種文化,繁榮一項事業”的顯著成效,形成了“試點一個村,宣傳一個村,富裕一個村,民族團結的氣氛活躍一個村”的良好局面。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示范村2個,州級民族團結示范單位3個,州級民族團結示范村1個。

臘海金村。

黨建引領,改善各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走進省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村——黃瓜園鎮雷弄村委會雞冠山村,一條條干淨的村巷道、一排排整齊統一的房屋,一個傈僳族聚居村落映入眼帘。

“以前的老村庄住房非常不安全,下雨天道路泥濘,出趟門一點都不方便。”雞冠山村民小組長馬榮華笑著講述了近年來家鄉發生的變化,整村搬遷后,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處處是水泥路,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出不了門了,村庄環境改善不少,日子越過越好。

正如馬榮華所說,昔日的雞冠山村是地質災害隱患點之一。為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黃瓜園鎮實施了雞冠山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項目。通過雞冠山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整合美麗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易地安置和民族特色示范村項目建設實施,雞冠山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再受地質災害威脅,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成為全鎮“新房新居、宜居宜業、設施齊全、特色突出”的美麗宜居自然村。

生態引領,促進各民族群眾增收致富

走進全國生態文化村——黃瓜園鎮龍山村委會雷丁村,古老而美麗的村落呈現在眼前。雷丁村是一個多民族雜居村,被列為雲南省第一輪“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世居在此的民族有彝族、傈僳族、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散發著濃郁的民族風情。雷丁村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全村有酸角樹、攀枝花樹等鄉土樹木1000多棵,其中有酸角樹600余棵,森林覆蓋面積達80%,實現了“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的文明生態新景象。

“我們村有三家農家樂,有一家可以釣魚,其他兩家隻能吃飯。”楊凱聲禮貌地回答著游客的詢問。此刻的雷丁村,郁郁蔥蔥的酸角樹下游客三五成群,或說笑、或拍照。

雷丁村以距今1600年的“酸角王”樹和延伸出的新業態,遵循“最美的風光是田園風光,蔬菜瓜果是最好的綠化”的新理念,全面開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文化傳承,民族村寨社會進步和特色經濟、文化發展的勢頭初步顯現。

雷丁酸角樹下。

文明引領,豐富各民族群眾精神家園

走進全國文明村——黃瓜園鎮牛街村委會臘海金村,一個以漢族、彝族聚居的村寨。在臘海金村走一圈,郁郁蔥蔥的大樹,整潔、干淨的村巷道,涼亭裡乘涼的老人,一幅幅畫面展示著臘海金村群眾的幸福生活。

“我們許多家庭干完農活吃完飯,都會到涼亭休息、說家常、下象棋。農閑時文藝隊還會帶領大家跳廣場舞,我還會去農家樂裡釣魚。我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幸福,很充實,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村民仲榮昌說道。

臘海金村依托區位優勢,以“夯實基礎設施、發展壯大產業、改善村容村貌”為目標,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文藝隊作用,持續不斷強化對村民的教育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據介紹,下一步,黃瓜園鎮將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為契機,突出黨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圍繞“一中心兩基地三鎮”即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商貿物流小鎮、現代工業小鎮、農旅觀光小鎮發展定位,打造一批民富村美人和諧的示范典型,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示范創建格局,共同繪就民族團結美麗鄉村新畫卷。(廖若帆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