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植小山溝 結滿“幸福果”

——建檔立卡戶普英明的致富故事

2020年06月18日19:11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墾植小山溝 結滿“幸福果”

  普英明積極發展水果種植,種了三華李、柑橘等。

  在建檔立卡戶普英明開墾的山溝裡,1200株三華李即將上市,3畝柑橘依然挂著果。幾棵石榴、桑葚不僅給他提供了足夠食用的果實,還為在園子裡自由漫步的雞、鴨、鵝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山溝入口處“羊房”裡羊群叫得正歡。

  遇見普英明時,他騎一輛紅色三輪摩托車拉著玉米稈從地裡回來。推開家門,一群小鴨迎出來,黑瘦的普英明一邊趕鴨,一邊樂呵呵地招呼記者進屋。普英明近百平方米的家,廚房、工具屋、臥室、院子分區明確。

  今年63歲的普英明是峨山縣大龍潭鄉迭所村委會大平田村民小組村民。1985年前,普英明以做木活為生,因使用切割機時不慎受傷,右手落下殘疾,原本幸福美滿的小家也因此散了。妻子離開后,獨自帶著兒子生活的他外出打過工、做過生意,但都沒有擺脫貧困。幾年前,兒子因車禍也離開了他。2013年,獨居的普英明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坐在沙發上,普英明剝著花生說:“這些黑花生比其他品種好吃,種到三華李樹下產量不錯。”

  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普英明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行動。有了政府的種苗補助、技術培訓,普英明看到了種植水果的諸多益處,喜歡思考的他決定還是從事本行,認真鑽研農業。2014年,他將村外的一條小山溝開墾出來,在斜坡的沙土裡種上了1200株三華李,2015年就挂了果。普英明說:“那一年,除去6000元的本金,還有幾千元的收益。”

  逐漸掌握三華李的管理技巧后,普英明發現三華李地裡的沙質土壤適宜種植花生。於是,黑花生在他開墾的山溝裡落了地。普英明的小山溝裡還種了3畝柑橘,柑橘樹小的時候,他在樹周圍種菜,柑橘樹長大了就圍上鐵絲,養上雞、鴨、鵝,種養結合,生態循環。

  站在山溝入口2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普英明的橘紅“羊房”一眼看去格外醒目,幾根圓形鋼管支撐著,架起框架式簡易房。“咩咩”的羊群叫聲,引得人想走近一探究竟。

  2019年年底,普英明將三頭牛賣了。今年4月,他買來5隻羊養著。聽普英明介紹,離地一米多的設計、各塊樓板間一厘米的間隙、寬敞的室內空間、用於通風的窗戶、合理的室內布局,為羊群提供了舒適的生長環境。

  “剛拉回來的玉米稈切碎了,就拿來喂羊,等3畝玉米收完,這些羊吃的也不愁了,接著就在地裡種上蔬菜和稻谷,水、旱就能輪作起來。這些年政策好,在政府幫扶支持下,種養都順利,吃的、穿的都不用愁,生活也越來越有滋味。”普英明的話,讓人覺得他這日子充實而有盼頭。

  迭所村黨總支書記方春富說:“普英明是一個想干就干的人,吃苦耐勞、勤於思考的精氣神是他脫貧的主要原因。年輕時靠手藝過日子,如今開荒溝,水旱輪作,種養結合,羊上樓房,他的很多理念是其他人沒有的。”

  普英明說,等收完三華李,他打算去外面考察下,想擴大羊的養殖規模。站在普英明建蓋的簡易房前,一眼能將整條山溝的景色收於眼底,曾經荒蕪的小山溝,如今結滿了普英明的“幸福果”。(記者 沈杰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