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街道桃源社區黨委書記王芳在開展防疫工作。供圖
“愈是艱難險阻,愈顯擔當作為”。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一個勞模就是一面旗幟,一份堅守就是一份力量。他們走在前、作表率、扛重擔,踐行著黨員勞模的初心與使命。
晝夜堅守隔離小區,建立庭院微信群守護居民安全,加緊醫療物資生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盤龍區總工會立即行動,號召各級勞模投身抗“疫”一線。勞模們第一時間響應,迅速就位疫情防控各條戰線,在各行各業中樹起一面面旗幟,引領帶動職工積極作為。
疫情當下,盤龍區這群特殊的“沖鋒者”,正以實際行動詮釋勞模精神,彰顯勞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責任與擔當。
建立庭院微信群的最美社區“逆行者”
別人都是往家趕,她卻朝著家的反方向逆行,走到社區中去……
自疫情發生以來,鼓樓街道桃源社區黨委書記王芳帶頭寫下“請戰書”,堅守在抗疫一線。大年三十一大早,她就來到社區開展宣傳排查工作。此后每天白天入戶排查、上報外地返昆人員情況,晚上對排查出來的返昆人員進行數據分析錄入,每天加班加點工作至深夜。
王芳2001年到社區工作,一干就是19年。她熱愛社區、扎根社區,被選為盤龍區黨代表、區人大代表,獲評“雲南省先進就業個人”“雲南省最美普查員”,2018年被評為“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范”,2019年被評為“昆明市最美社區工作者”。
“疫情當前,寸步不退。”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王芳一如既往堅守崗位。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用2天時間完成25個無人管理小區的走訪摸底,摸排1534戶居民,登記1835條信息。
針對時間緊迫、排查信息量大的情況,王芳創新工作方法,以小區院壩為單位建立起37個庭院微信群,覆蓋了社區居民小區及住戶。庭院微信群建立后,居民紛紛積極參與排查工作,身邊一發現情況便及時打電話聯系社區,做好“情報員”。
目前,王芳創新建立庭院微信群開展防疫工作的做法,正在昆明市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推廣。這一現代手段透明高效、實實在在幫助社區居民,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謀求群眾切身利益中,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不斷豐富完善“群建、群治、群享”互聯網社區治理體系,走出一條具有昆明特色的線上線下互動型社會治理新路子。
把“小家”放一邊前往隔離前線
“孩子,自己在家一定要記得按時吃飯。”楊菲出門奔赴崗位前,再次叮囑女兒。作為盤龍區雙龍街道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盤龍區第十五屆勞動模范,楊菲心裡知道,由於自己和愛人每天不分日夜忙於防疫工作,年幼的女兒已經吃了很多頓泡面。
身處街道防疫一線,楊菲說,防疫工作不僅關乎小家,更關乎大家,在這個嚴峻的時刻隻能先將小家放在一邊。
大年初一,作為防疫一線單位的街道接到疫情防控緊急工作安排,正在老家過年的楊菲立即和家人返回單位,配合值班同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由於正逢春節假期,辦公室同事都還在返崗途中,楊菲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起早摸黑到每家每戶開展防疫工作。
無暇照顧自己女兒的楊菲,卻主動申請為安置在麥地塘社區達龍酒店的5名被隔離人員送飯菜。每天堅持對封閉駐守人員進行心理疏導,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緩釋工作壓力和思想負擔,同時密切對外圍人員進行動態管理,要求相關人員每天測溫上報。
初一返崗以來,許多工作她都壓在自己肩上,從無怨言。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上,楊菲勇於擔當,主動作為,認真落實各項防控工作責任,始終發揮著一名勞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大家為共同做好街道服務保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抗疫一線上晝夜可見的身影
在盤龍區衛生健康局開會、聽取疫情值班組匯報情況、協調應急物資調配、組織大家交流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連續24個晝夜,盤龍區疾控中心主任何麗明的身影穿梭於單位走廊。
戰“疫”號角吹響后,盤龍區疾控中心全體人員放棄休假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盤龍區級勞模何麗明毫不猶豫沖在最前面。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每一個同志都要隨時待命、隨時出發,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動員會上,何麗明這樣說。大家發現她的聲音沒有往常洪亮。原來,何麗明前一天通宵沒有休息,由於轄區有確診患者,為協調各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她一晚上打了70多通電話,嗓子都啞了。
為深入了解疫情,她到封閉隔離的小區記錄密切接觸者的情況,掌握疫情防控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防控工作做出安排。在單位工作群裡,隨時都有何麗明上傳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實驗室技術指南、防護要求等。
這名在工作上嚴格要求所有人的勞模主任,在生活中也默默照顧著每一位一線同志的身體。囑咐后勤保障人員給一線工作者准備牛奶水果﹔為准備出發的外出流調採樣人員一一整理行裝﹔叮囑大家做好防護,調查時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相關信息。
何麗明雖年近退休,卻似乎忘記了疲憊,堅守抗疫一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74歲勞模帶著百名員工趕制口罩
裁剪、鋪料、車縫、包裝,一個個民用口罩從服裝車間生產出來,再由專門的消毒企業進行消毒后無償捐贈給政府,用於疫情防控。走進昆明雪麗丹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的制衣車間,會看到74歲的董事長薛永平全天都在機器旁帶領服裝廠的100余名員工,加緊趕制民用口罩。
自疫情發生以來,一“罩”難求成為普遍現象,1月30日,雲南奧斯迪實業有限公司將原來的服裝車間改為生產普通口罩車間,緩解口罩緊缺的現狀。聽到這個消息后,薛永平立刻與奧斯迪集團董事長王國輝聯系,派了11名員工到奧斯迪公司學習制作普通口罩。
“我們的員工雖然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在一線救死扶傷,但我們也想盡最大的努力,生產出高品質的民用口罩。” 生產部經理邢忠衛、技術部經理梁碧都是第一批去學習口罩制作的人員。在他們的帶領下,公司投入到口罩生產線上的人數,從最初11人增加到如今100余人。
越來越多的員工回歸到雪麗丹這個“大家庭”,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所有人加班加點趕制口罩。疫情當前,全體員工展現出了企業擔當精神,全力為群眾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線。
作為盤龍區勞動模范,薛永平、梁碧、邢忠衛帶領服裝廠平均每天生產4000至5000個口罩供應給政府。下一步,服裝廠還打算引進新的設備加大口罩的制作,全力以赴為戰“疫”貢獻雪麗丹的一份力量。
社區裡的紅馬甲戰“疫”隊
在盤龍區鬆華街道小河社區,總有一支穿著紅馬甲的隊伍,每天忙碌地穿梭在社區大街小巷,走在最前面的人是小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市級勞模洪忠華。
“我們要做到哪裡有疫情,黨旗就飄揚在哪裡,勞模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裡!”連日來,洪忠華帶頭沖鋒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天在3個防疫檢查勸返點之間來回奔波。在他的帶領下,社區干部、黨員、群眾主動“請戰”,要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防疫檢查勸返點工作。目前,已有40余名志願者參與防疫工作,為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牢固的群眾基礎。
“放心,超市裡的東西充足得很,什麼都有。”“沒有口罩就盡量不要出門,在家裡待著是最安全的。”在入戶排查中,洪忠華一遍又一遍做著群眾工作,越來越多的群眾也用“不出門”來支持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洪忠華常說,看似不通情理的做法恰恰是對社區和大家的最好保護。為抗擊疫情,他帶領班子成員重點摸排轄區內“紅白事”,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要求全體黨員以身作則,堅決執行“紅事不辦,白事簡辦”,推進移風易俗。疫情期間,通過反復摸排,小河社區勸導停辦兩場“紅事”。
疫情擋不住溫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小河社區眾志成城,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轄區群眾的健康安全。在社區黨員干部、勞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由恆心、信心、愛心匯成的暖流終將驅散疫情帶來的陰霾。(胡耀元 錢奇斌)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