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江城:打造產業“聚寶盆”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0年01月17日15:29  
 

“截至2019年底,全縣產業種植面積120多萬畝,農村人口人均擁有產業面積12畝以上。”

“先后引進和培育了13家龍頭企業及159家新型經營主體”

“2019年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達10169元”

……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背后,是一項項生機勃勃的富民產業,記錄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干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足跡。

近年來,江城通過扶貧開發探索與實踐,總結出“扶貧開發的重點是發展產業,發展產業關鍵是要培育和發展能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緊緊圍繞“每戶貧困戶都有一個項目(政策)扶持,都有一名致富明白人,都有一個市場主體幫扶,都有一個脫貧增收渠道,貧困戶戶均擁有10畝以上產業基地”的“五個有”目標,全力興產業、育龍頭、建機制、促發展,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創新實施了“5121”產業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精准扶貧興產業、農民增收促脫貧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舞好”產業龍頭 穩步發展產業

“現在有漂亮的房子住、有穩定的工作做,不缺菜、不缺肉,日子越過越好了。”國慶鄉嘎勒村建檔立卡戶孔強英對記者談起了近年來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前隻種些茶葉和玉米,一年到頭辛苦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我和丈夫到基地打工后,兩個人的年收入可達5萬多元,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我們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

從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民到“旱澇保收”的產業工人,孔強英身份的轉變得益於江城引進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一直以來,江城堅持產業化扶貧的路子不動搖,先后引進和培育了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牛洛河茶葉有限公司、亞通進出口有限公司、鴻耀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普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阿卡庄園、鑫福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3家龍頭企業及159家新型經營主體,截至2019年底,全縣產業種植面積120多萬畝。2019年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達10169元,發展產業促增收的作用明顯增強。

除了發揮“龍頭”的帶動作用,江城還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保障,並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的產業發展要求,堅持走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道路,多舉措推進產業扶貧,持續加大投入,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增收問題。緊緊圍繞“縣有骨干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優勢產業、戶有增收產業”的目標,規劃整合產業發展資金。2016—2019年,江城農村人口享受到惠農政策資金和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總數為8.09億元,對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持到戶已實現全覆蓋。

加強利益聯結 促進合作共贏

寒冬時節,走進康平鎮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組沃柑種養合作社,隻見漫山遍野的沃柑長勢良好,枝頭已挂滿了累累果實。“雖然果子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經有4批收購商來地裡洽談訂單,我們不愁銷路。”合作社種植管理員祝正高說,以前農戶們零星種植、各管各家,不僅形成不了規模,更吸引不了收購商。2012年成立合作社后,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

據了解,康平鎮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組沃柑種養合作社共吸收10戶農戶種植沃柑200余畝,由經驗豐富的技術員手把手地教授種植技術,進行統一管理,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市場對接和洽談業務。依靠良好的環境和規范的管理,合作社種出的沃柑皮薄、肉多、汁甜,良好的品質為穩定價格提供了保障。2018年合作社沃柑產量30噸,實現銷售額60萬元。

從小家小戶的“單打獨斗”到合作共贏,康平鎮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組沃柑種養合作社只是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的一個縮影。江城扶持發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參與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加入了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市場主體利益聯結全覆蓋,有力提升了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產業扶貧“造血”功能不斷增強,促進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構建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新機制。

在“利益聯結”的總體框架下,江城因地制宜推出了“公司+基地+基層組織+合作社+農戶”“土地租賃+技術培訓+返聘務工”“公司+基地+期貨保險+產品收購+勞務用工”“技術服務+訂單生產+委托經營”4種模式,盤活土地資源、提高技術含量,農戶實現“包租公”“技術工”的身份轉變,真正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激發內生動力 助力脫貧致富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有了扶貧干部的幫助,隻要我利用好自己的技術,不閑著吃飯,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在江城鑫福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養牛基地,康平鎮勐康村村民刀興有這樣對記者說。

因為有砌牆、貼磚的手藝,55歲的刀興有是村子裡的“紅人”,但是靠傳統種植和打臨時工,家庭收入依然不高。真正讓刀興有的技術得以“變現”的轉機是2017年江城鑫福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入駐,因為人勤快、有手藝,刀興有和妻子一起成為公司養牛基地的固定工人,每年僅打工收入一項就有4萬多元。養牛基地離家隻有3公裡,平時騎摩托車上下班,家裡的田地也沒有荒著,種植和養殖都沒耽誤,刀興有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務農和務工實現“雙豐收”。

像刀興有這樣吃到產業發展“紅利”的農戶不在少數,他們不僅提高了技術“含金量”,還走上了電商發展的“快車道”。阿卡庄園旗下的江城原生土特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開發、收購、加工、銷售土特產品的公司,生產原料主要來自各鄉(鎮)村寨的農戶手中。公司與26個貧困村1840戶7368人“攜手”推進電商產業扶貧發展,以“互聯網平台+互聯網商鋪+線下渠道”為依托,打造地方農特產品品牌“那江那城”,讓當地綠色生態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江城緊緊扣住產業發展的種植養殖和銷售兩大關鍵“節點”,幫助解決群眾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同時,大力實施獎補政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對通過開展生產經營和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的農戶進行生產發展獎補,按兩項收入總額的4%給予獎勵。每年還對群眾增收明顯、人居環境提升較快、群眾精神面貌好、感黨恩意識較強、支持脫貧攻堅工作、遵紀守法、治理有序的100個村民小組進行獎補,每年每個村民小組給予獎補10000元。

如今,江城村村寨寨發展產業,處處呈現新氣象,通過定向、定點、定戶、定人實施精准產業扶貧,特色產業競爭力強、貧困農戶增收可持續的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闊。(粟利 白金芳)

來源:普洱日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