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 新设企业5.6万户

人民网昆明8月30日电 (记者程浩)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年过去,云南自贸试验区书写了怎样的“成长史”?本网记者带你从8月29日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一二。
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
云南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三年来共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上报国家84项、省内复制推广46项,属沿边跨境特色53项、属全国首创46项。“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通报宣介。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不断增长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拓班列、优航线,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其中,2021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6万吨,同比增长154.3%;2022年1—7月,国际货邮吞吐量5.7万吨,同比增长125.6%。
另悉,截至2022年二季度,全省物流产业市场主体2.21万户。2021年,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实现7083.10亿元,同比增长20.7%,2022年1—7月,总收入3417.22亿元,增长10.3%。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破难点、疏堵点,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2021年年底,第一批73项省级管理权限向各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二批省级管理权限近期下放;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另悉,自2019年8月成立至2022年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6万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1.98%;完成外贸进出口2791.36亿元(含边民互市),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2.58%;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28.71%。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