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大理苍山西坡首次监测到猕猴种群

2022年02月26日09:43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猕猴。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县苍山分局供图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猕猴。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县苍山分局供图

人民网大理2月26日电  据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县苍山分局(下称苍山分局)消息,日前,由大理大学和苍山分局组成的综合科考队利用红外相机,在位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首次拍到猕猴活动的珍贵影像。

猕猴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尾短,具颊囊,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是一种杂食性、半树栖半地栖的灵长类动物。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介绍,此次监测共布设了3台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猕猴活动的场景。据其中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显示,一群野生猕猴在密林里时而攀爬嬉戏、时而坐地挠痒,甚至还会对着监测相机龇牙搞怪,着实悠然自得;而另一台相机则拍摄到了猴群溜到村民地里偷食玉米的画面。

对此,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研究员马驰介绍,早期文献中记载苍山区域有野生猕猴种群存在,但相关文献未提供猕猴的分布和相关活动信息,真实性有待确认。

“此次监测到苍山西坡有猕猴种群活动,不仅印证了苍山存在猕猴的事实,还为苍山濒危动物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马驰说,这也体现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环境的完整性,以及保护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成效。

苍山分局局长马春红介绍,下一步,苍山分局还将在保护区管辖范围内再布设30余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网格化监测,不断提高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为开展科普宣教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虎遵会、杨秋燕、王亚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