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6月11日电 (符皓)6月10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大理州专场发布会举行。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洋介绍,大理州坚决扛起洱海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七大行动”和“八大攻坚战”,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洱海国考断面水质评价为“优”。“十三五”期间,洱海水质累计实现32个月Ⅱ类,没有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水质目标。
李洋说,在具体实践中,大理州始终围绕“四个坚持”开展工作:一是坚持科学治湖。编制保护治理专项规划,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建成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深度融合。二是坚持系统治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洱海保护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的转变,实现了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转变。三是坚持依法治湖。颁布《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11个地方性法规,构建了符合大理实际、较为系统完备的洱海保护法规体系,把洱海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依法加强管理。四是坚持全民治湖。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推动“洱海清、大理兴”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工作中,李洋说,大理州将按照云南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聚焦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以革命性措施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退”。改善洱海水环境,加快恢复洱海自然生态岸线,促进修山、治河、扩林、理田、保水、增容等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持续巩固“人退湖进”成果。
二是“减”。控制污染排放,减轻污染负荷。优化城镇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快大祥巍一体化发展,引导洱海流域人口、产业向祥云县和关巍新片区转移,减轻人口压力和开发强度。
三是“调”。全流域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巩固“三禁四推”成果,积极推广绿色有机化种植,加快转变“大药大水大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四是“治”。完善污染防控措施,强化洱海流域截污体系运行管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严格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坚决遏止用水浪费。
五是“管”。科学划定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健全完善洱海流域河湖长制、林长制、初雨防控机制等精细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监管、全过程监管。
“保护洱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久久为功,务实工作,持续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李洋说,这段时间海菜花正开,真诚地邀请大家到大理,亲自体验大理的山水、人文之美。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