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里的种子被分门别类进行储藏。 记者孟祝斌摄
云南省正在开展新一轮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近日,来自各州市的农作物种子,源源不断地来到昆明,入驻位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这是保证云南人“口粮”的宝库,农业作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灵感很多时候也从这里诞生。
西南首家作物种质资源库
农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更是种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曾经,德宏的“遮放米”一度成为贡品,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遮放米的种子却一直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沉睡。一家农业企业唤醒了它,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发,终于培育出了米质好、产量高的生态优质遮放米。小小“一粒米”不仅为德宏当地农民增了收、脱了贫,让“遮放贡米”这一历史品牌重放光彩,也成为种质资源库作物开发利用的经典。
在昆明北京路延长线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里,有一座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不同的是,这里主要储藏的是云南省的农作物种子。
“作物种质资源,是培育作物品种的物质基础。”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资源中心主任蔡青研究员介绍,云南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在我国收集保存的50万余份资源中有4万余份来源于云南,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丰富的云南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作物育种的重要“芯片”,确保安全保存是持续利用的首要课题。
早在1990年,由农业部和云南省共同出资,建成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017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昆明重新规划,建设了全新的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占地面积326平方米。2019年,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正式投入使用,建有种子接纳整理室、双十五干燥间、封装室,及温度为-4℃、-18℃、湿度≤50%的低温冷库,最大库容量10万份,并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中期库和长期库,目前已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同时,作为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云南分库,承担科技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为云南及全国提供资源共享利用服务。
已储藏4万余份作物种子
截至目前,这里已收集保存水稻、玉米、小麦、亚麻、油菜、红花、大白菜、辣椒、芥菜等26类粮食作物资源、10类经济作物资源、14类蔬菜资源共计4万余份,其中66%为云南特色地方品种,在全国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是丽江市华坪县才送到的花生样本,我们必须把壳剥了,这样才利于保存。”在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研究员伍少云和同事们正在把作物种子清理入库。花生等作物种子交到这后,需要清洗、活性检测,再进行编码,生成种子入库前的“身份证”。然后,把样本放到干燥间。15℃的温度、15%的湿度,能迅速对种子进行干燥。根据作物的不同,干燥时间不同。如小麦、水稻,一般10天左右,能从自然晾晒大概13%的水分降到7%左右,“水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储藏时间可以翻一倍。”
干燥完,工作人员将种子进行称重、打包。真空打包的,将被放入-18℃的长期库;用瓶子装的,则会被放入-4℃的中期库,中期库的种子方便随时取用。伍少云说,这里原则上只保留一年生的农作物种子,多年生作物因为种子性质不一样,大多是以苗木的形式在资源圃进行保存。
-4℃的中期库里,伍少云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藏品:“最早的作物有上世纪80年代收集而来的,我们会定期检测活性,库里的温度湿度都可以智能控制,甚至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以食用豆类为例,目前已收集了约500个品种;大豆有600多个品种;云南藏区的青稞、大麦约有1000多个品种;小麦1500多个品种;玉米有3000多个品种;水稻11000多个品种……”
与此同时,在同一栋楼里的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分子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对玉米种子进行分子检测,准备找出最具抗病性的品种,为新品种培育研发课题项目寻找合适的种子样本。
为科技创新提供无限可能
“这一系列工作看似枯燥,实则意义重大。”蔡青介绍,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云南省农科院在百年农业研究历史长河中,始终致力于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护、评价和利用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十三五”以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初步构建、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研发利用成效明显,为云南农业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农业科技持续进步和粮经单产屡创新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居全国先进行列。2019年启动国家级种质圃高原野生稻资源圃建设,为我省稻种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还有甘蔗、茶叶、果树、野生稻、滇南中蜂、花卉、蔬菜、药用植物、桑树等农业种质库(圃)19个,其中国家圃4个。云南省农科院保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等作物种质资源55543份,基本摸清了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在此基础上,通过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发掘创制,农作物自育品种、农业微生物产品等在云南的占比不断增加,资源基础性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累计育成各类作物新品种253个,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云光109”“云粳29”“云粳35”,高香优质茶品种“云海白毫”“佛香茶”,全国最抗旱的甘蔗品种“云蔗05-51”、全国最甜的甘蔗品种“云蔗08-1609”等95个品种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对推动云南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廖晶蓉报道)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