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热派音乐节吗?”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吉林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听过”、“没听过,但听说过”,这两类回答占了大多数。日前,第四届热派音乐节在吉林大学举办。每天9小时,持续两天,26支摇滚乐队轮番登场。不同风格的摇滚乐冲击着听众耳膜,现场像是一个沸腾的麻辣火锅,热气一直扩散到体育馆外。
“我敢说,在东北只要玩摇滚的,都听说过热派。”音乐节主创之一陆通对此很自信。两年时间、四届音乐节、现有的影响力,是最初没敢想的。从吉林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毕业的陆通,从大一就开始组乐队、玩摇滚。因为玩摇滚,陆通先后结识了校友戴齐和石瑶。
平时,校园乐队常在校内各类晚会上扮演暖场的角色。“玩得好的乐队,也就毕业时办个专场。”当了多年乐队主唱的陆通和戴齐觉得,能让校园乐队好好演一场的机会太少,何不邀请校内各乐队一起办个专场?
从有想法到音乐节开幕,用时一个月。联系场地、邀请乐队、租音响设备、在网络和校内进行宣传……最终,一场有11支校园乐队参加,历时6小时的免费摇滚音乐会,吸引了700多名观众。
陆通和戴齐发现,很多校园乐队自娱自乐,但“存活”能力比较差。还有些优秀乐队,因为后继无人也散了伙。一场青涩和匆忙的摇滚音乐节后,很多同学告诉他们:“这是好事,应该办下去。”于是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们觉得,应该把“热派”办好。
三个人在吵吵闹闹和不断磨合中,办起了吉林省内最大的校园音乐节,成立了热派工作室。“陆通细致而理想化,石瑶很感性,而我是个急性子。”戴齐说,因为性格迥异,三人没少吵架。最严重的一次分歧,是讨论“热派”的方向。
今年年初,在筹备第三届音乐节时,戴齐和石瑶提出邀请职业乐队参演,校园乐队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尝试售票。但在陆通看来,“热派”要成为一个纯粹的音乐平台,保持校园气息,不应该赚钱。最终,三人妥协的结果是:邀请职业乐队,免费放票。
前三届音乐节,筹备的花费在4000到7000元不等,都由他们自己承担。但随着音乐节规模变大,一味往里搭钱,很难长久。刚结束不久的第四届热派音乐节,职业乐队占到了邀请乐队总数的一半。场地也从最初容纳几百人的报告厅升级到几千人的体育馆。此外,专业的舞台布置、更好的音响设备等,一系列花销要7万多元。“钱由陆通爸妈慷慨解囊。”戴齐调侃道。
筹备期间,工作室外联组在校园周边找到一家酒店赞助,解决了外地职业乐队成员的住宿。“热派”还通过一家国内知名的音乐众筹网站募集资金,一个月时间筹到了37000多元——这是校园类音乐节在该网站募集资金数额最大的。与此同时,工作室还制作了系列“热派”纪念品,T恤、帽衫、吉他拨片、明信片等,在音乐节前开始销售。
“热派音乐节”每年春、秋季各举办一次。从第三届开始,除了“三人帮”外,还有2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分为设计组、编辑组、策划组、外联组和乐队助理组等。
以往校园文艺活动大多是晚会,形式不外乎歌舞、小品或是话剧等几大类。摇滚音乐节对大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石瑶清楚记得,第一届音乐节时,只有一小部分观众站起来和台上乐队一起互动,剩下的则坐在座位上不知所措。所以,每次音乐节前,“热派”编辑组会通过微信公号、微博等途径介绍参演的各支乐队、摇滚文化以及在现场如何文明地互动。
吉大“脉搏”乐队已连续4次参加热派音乐节。队长吴桐说,“热派”是给喜欢摇滚的大学生一个玩的平台,也让校园乐队多了互相切磋机会。第三、四届都被“热派”邀请的职业乐队“潜逃”,尽管没有演出费,还是愿意参与。他们说:“摇滚乐属于年轻人。希望为此贡献一点力量。”
现在,“热派”有了倾力支持它的职业乐队、热情报名的校园乐队和一拨忠实粉丝。最近,陆通辞了工作,专心做摇滚和热派工作室。在读研究生的戴齐和石瑶,则选择把学业和爱好分开。“热派”下一步如何发展,是目前三人正在思考的。(王培莲 通讯员 齐茗馨)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