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唱响幸福进行曲

——云南昭通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曾智慧

2021年04月16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汪世群摄

巍巍乌蒙,层峦叠嶂。大山深处的云南省昭通市,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185万贫困人口分布在1235个贫困村。面对脱贫摘帽大考,这里的人们向大山立下“脱贫誓言”,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易地搬迁,35.47万名群众搬出深山开启崭新生活,创造了了不起的昭通奇迹。

千年梦想,圆梦今朝。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以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为例,作为全国第一、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这里以党建为“圆心”,以高度组织化为抓手,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火热局面。

新生活快融入

春意盎然,卯家湾安置区雨露社区的樱花开得灿烂。刚参加完楼栋大扫除的刘大爷来不及放下手中的扫帚、撮箕,快步穿过樱花树,朝党群服务中心赶。

“两点开大会,得早点去呐!”

距离开会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已到了一百多名男女老少,大家扶老携幼,列队站在党群服务中心楼下,场面甚是热闹。作为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区域位置最居中的社区,雨露社区组织发动群众的“秘密”就藏在每周五一次的群众大会里。

“大家注意了,最近风大不要在阳台外面挂衣服,我们操家理务的比赛还将继续下去。接下来我给大家继续传达两会精神……”台上的社区干部循循善诱,台下的群众听得认真。通过“自强、诚信、感恩”“爱国卫生运动”等主题宣讲,小到家中物品的摆放,大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组织引领搬迁群众转变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还可以积累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这让大伙儿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劲头更足了。

“老大哥,我家的门锁怎么打不开了?”

“老杨,我家的马桶堵了你快来看看。”

在靖安新区思源社区19栋2单元部分居民心中,遇到问题找杨光恒绝对没错。作为一名楼层长和党员中心户,71岁的杨光恒负责12户居民的日常走访和排查工作,在交流中收集民意、了解群众困难,是老杨最擅长也最喜欢做的事情。

你若问为啥七十多岁了不在家颐养天年?老杨听到保准会跟你急。

“年纪大怎么了?我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就能在哪里发光发热!”

但如果遇到连老杨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该怎么办呢?

“我就去找楼栋长,楼栋长上面还有片区、社区,一张网就能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杨光恒所说的这张网是指依托“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建网格,构建起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片区—楼栋—党员中心户—群众”五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每一户后面都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和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提供服务和管理。

“我们的目标是朝着打造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社区’的方向而努力,让社区工作更先进,更方便群众。”思源社区第一书记范辉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说。

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鲁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搬进来稳得住

乐业才能安居。

在靖安新区服务管理中心便民大厅里,一块硕大的蓝色屏幕上显示着目前劳动力的就业数据:总人数40549人、总劳动力21258人、就业人数20159人、就业率94.83%。

“这个数字相当于有劳动力的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靖安产业就业办公室主任董程鹏说。“我们提前对每一户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和意愿等进行了精准的摸底排查,通过靖安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了台账信息,能实现岗位精准匹配到个人。”

“去年八月份,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心通过我登记的信息介绍我来这里工作,我现在每月收入5000块,还有五险一金,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从永善县莲峰镇官寨村搬入惠民社区的罗宪超一脸幸福地说道。

按照对内引导就地就近就业,对外进行劳务输出的原则,靖安新区建成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2600余名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就近岗位。同时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务工就业服务站,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广东、浙江、江苏等用工大省输出劳动力。去年以来,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难的问题,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统一组织、统一交通工具、统一出具健康证明等方式,以高度组织化确保了12000余名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

搬入新家后,王仕坤放弃了外出打工,选择留在家乡创业。通过一番市场考察后,他决定在靖安新区美食广场上卖奶茶。在安置区的培训学校参加了“美食技能”培训后,王仕坤还享受到了低成本房租的政策优惠。就这样,他的茶域奶茶店在去年7月份顺利开张了。

“最好的时候我一天净收入有一千多块呢,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选择留下来幸福感很强。未来我还计划把咖啡店也经营起来。”王世坤充满期待地说。

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在家门口的香葱基地工作。人民网 曾智慧摄

住起来更安心

“他们每时都会挂念着我们,生怕我们冷到饿到,从搬进新屋那天起,天天来问有没有水,电灯是不是亮的,哪些地方没有弄好,让我们都向他们反映……”靖安新区惠民社区的苟进敏老人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自启动搬迁安置工作以来,靖安安置区对40549名群众逐一研判、实行“红黄绿”精准动态管理模式。目前,安置区共标记“红灯户”520户1669人、“黄灯户”315户1392人、“绿灯户”8421户37488人。由社区干部、片区干部、楼栋长、楼层长、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等进行定时入户走访,解决困难。被标记为“黄灯户”的苟进敏,在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的一次次嘘寒问暖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话。

为了方便对社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重度残疾人士、独居老人等“红灯户”人群的照顾,惠民社区启动了“重点人群看护系统”,经家属同意开展居家监测,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准备和医院的呼叫系统结合起来,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做到迅速就医、治疗,让搬迁群众住得更安心。”惠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秀伟介绍说。

让搬迁群众住得更安心不仅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上,还体现日益变好的社会治安上。

“我们靖安新区派出所月均接处警数已由刚搬来时的150起,下降至现在的90起,刑事案件由原来的15起下降至5起左右。”靖安新区派出所所长崔尧介绍说,接处警和案件数量下降的背后,与组织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的做法不可或缺。

“由群众与社区干部、物业保安等组成义警队伍,与公安民警合力承担各自社区的巡逻防控任务,既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也调动了安置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靖安新区派出所所长崔尧介绍说。同时警务力量作为社区网格化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网格内的矛盾得到了更加快速专业地化解。

如今,走进靖安新区,阳光下的洒渔河水波光粼粼,两岸梨花、苹果花、樱花次第盛开。小花园里晒太阳的老人随处可见,邻里谈笑风生,中心广场上群众对唱的山歌与扶贫车间里的繁忙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