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持续巩固民族团结成果

2021年04月08日10:08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近年来,云南省西盟县以政策及规划引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运行体系,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战略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贯穿于区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培育“西盟工匠”,促进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民族团结成果,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夯实发展“基础根”。刀云松摄

夯实发展“基础根”

多年来,西盟县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出行、用电、饮水、通讯、广播电视有保障。重点着力于改善和提高民生民心工程,实施农村路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

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443公里,农村路网进一步完善,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6件、修建渠系建筑物580座、蓄水池369个,有效解决所有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建成4G基站332个,网络宽带覆盖到全县所有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同时,全县36个行政村100%通10千伏动力电;累计建成321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所有村民小组有效覆盖。农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与提升。

奏响产业“增收曲”。刀云松摄

奏响产业“增收曲”

西盟县把产业作为群众稳定的主要支撑和根本措施,通过精准选择优势产业、抓实项目投入、实施主体带动、构建利益联结、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闯出一条“四个全覆盖”产业新路子。

基于西盟县具有“产地资源优、产业基础广、文化底蕴深、技术支撑强”和“生态环境优越、养殖基础广泛、蜜源植物繁多、四季鲜花盛开”的优势,精准选择肉牛和中蜂作为新兴扶贫产业大力发展,并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打造,从而构建起橡胶、茶叶、甘蔗、畜牧、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蜂蜜、咖啡、米荞等为特色产业的“5+X”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每个主导产业都有1个以上主导产品、每个村都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

近年来,该县引入9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3家,在“强产业”“带农户”上下足功夫,让千家万户小农户生产融入到全县产业发展链条中,闯出了产业平稳发展、群众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培育致富“领头雁”

围绕“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供需对接、稳定就业”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以定向培训、组织输出、就业创业、劳动维权、服务保障为抓手,围绕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需要,组织群众家庭劳动力开展。

2016年以来,围绕“5+X”产业,共培养了28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6500户胶农、茶农熟练掌握生产管理技能。通过深入实施“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涌现出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和乡村治理能人,素质型贫困问题得到针对性解决。

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940期60766人次,有1000余名群众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村治理能人,2020年培养2020个“西盟工匠”。

出台教育“政策奖”

多年来,西盟县在全面落实上级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西盟县关于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学生的奖励办法》,对在县内就读取得高中毕业证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县外就读取得高中毕业证的学生每人奖励3千元;县内就读取得职高毕业证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每人奖励5千元。

同时,被“985”类高校一本所属专业录取,每人奖励3万元;被“211”类高校一本所属专业录取,每人奖励2万元;被其他高校一本专业录取,每人奖励1万元;被高校二本专业录取,每人奖励5千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前50名的考生且留在县一中高中部就读的,每人奖励9千元。为农村户籍贫困对象购买因学返贫商业保险,考起一本救助8千元、考起二本救助5千元。

2016年以来,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符合奖励条件达668人;考取本科奖励54人;初中学业水平奖励77人。

解决群众“看病难”

近年来,西盟县人民医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全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改善患者就医流程,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

同时,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医疗纠纷逐年下降;有效控制就医成本,医院运营管理成本,提质增效,医院建设保持良性运营,西盟人民医院成为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普洱卫生学校教育实习基地。

2020年11月西盟县人民医院通过综合医院二级乙等等级评审。5镇2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均达到乡镇医院基本标准。38个村卫生室村医配备、诊室设置和设备配置均达到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累计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12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

2016年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获得“云南省病媒生物防治先进城区”“消除麻风病危害省级达标县”等荣誉称号,巩固消除疟疾防治工作通过省级考核评估。

社会治理“见成效”。刀云松摄

社会治理“见成效”

近年来,西盟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电信网络诈骗,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三查四告知”集中统一清查,切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

同时,建立健全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抵边警务室、边境治安执勤点、“平安城市”建设相继完善。全县刑事案件持续下降,年内未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和各类伤亡较大的安全事故。同时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2020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与执法满意率调查评比中,西盟县均位列云南省第2名。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用脱贫攻坚推进社会综合治理,连续4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

强化社会基层治理助脱贫,“新时代枫桥经验西盟实践”受到省政府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2020年,2个乡(镇)、21个单位被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文艺精品“弘精神”

佤族原生态歌舞剧《佤部落》赴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成为全国首个登上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县级民族文化工作队。

2021年3月中旬,以扶贫为题材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成功在昆首演,该剧集真实与艺术于一体,融时代精神与正剧意识于一炉,得到艺术界内专家高度肯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该音乐剧通过西盟佤族传统音乐小调、说唱、方言、流行音乐等形式,艺术化地反映了脱贫攻坚过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反映了脱贫工作的艰辛挑战和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扶贫干部自身的成长和贫困群众思想的蜕变,创新融入的流行音乐元素,备受当代年轻人的青睐,高度评价这是一部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作品。

音乐剧记录了一段历史,传承了脱贫精神,是一部向脱贫战士致敬、向脱贫攻坚致敬的优秀文艺精品。

干部素质“新提升”

多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对干部政策、技术、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破解了干部人才队伍瓶颈的制约,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同时,注重培养专业化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解决干部“知识恐慌”“专业恐慌”和“本领恐慌”,先后举办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班82期3.7万人次;开展乡村夜校1567期11.8万人次。

注重培养专业化能力,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贡献,发动宣传、收集民情民意、参与入户调查、带头服务群众等方式,驻村工作队共开展遍访宣传工作12.3万余次,走访贫困农户27.6万人次,为驻地办好事实事5000余件。

通过这些,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历练干部的平台,一大批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使用,脱贫攻坚成为了作风建设和作风转变成效的现实检验场。(刀云松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