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红色网格"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2021年03月09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治理的“底座”,网格员是决定网格化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以党建为引领,设立区、乡、村、组“四级网格”,织好治理服务“一张网”,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拉近和群众的距离。齐琦摄

“红色基因”赋能基层治理

基层党组织有了组织力和凝聚力,就能打硬仗、打胜仗。播乐乡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强化党性教育的举措,是沾益区把党性教育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实际行动的生动注脚。播乐乡将服务基层作为党员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把服务成效作为检验标准,依托“九·五”起义系列纪念设施和“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组织开展学习3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采取集体学习培训、微型党课等形式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党的先进性、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服务之中。

“每周三的赶集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都会为群众提供量血压、纠纷调解、各项惠民政策宣传等便民服务,拉近和群众的距离。”播乐乡组织委员雷宇介绍。为了能给群众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精准的服务,播乐乡构建“1+3+1”(挂包村领导+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普通党员)的体系,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落实中发挥网格队伍领导作用,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从而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

提供便民服务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何曼菲摄

“微阵地”服务零距离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各类问题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沾益区西平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打造要求,根据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统领、11个社区党群服务站为单元、N个服务场所为支撑的“1+11+N”红色居民圈党建“微阵地”,延伸社区职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辖区老年居民比较多,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提供便民服务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文昌社区专门为老年人打造“金色驿站”服务品牌,通过增加养老设施、适龄改造、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等方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现在社区里可以健身,打乒乓球、门球,唱歌,大家别提多高兴了。”詹阿姨兴高采烈地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西平街道党工委书记许锐表示,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重点,该街道分别打造了文艺社区“六个一”红色商圈、光华社区打造红色工作圈、玉龙社区服务未成年人的“嘟嘟乐园”、玉林社区统战民族工作站、老旧小区“红色物业”等服务平台,深受群众欢迎。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强化党性教育。蒋所昌摄

矛盾纠纷“格内”化解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破解各种矛盾困难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基层治理中消弭矛盾纠纷于无形,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炎方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创新拓展推行“一十百”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探索推行一线工作、事不过夜等10个工作法,实现村规民约制定完善、包片包户网格化、重点工作包保、弱势群体关爱、群众会议召开等5个100%。

“咱们村现在人人参与集体大小事,街坊邻居和睦相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了……”炎方乡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张伟自豪地夸赞村里的变化。该村按照“乡领导班子包村+村三委班子包组+村组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网络管理模式,坚持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围绕低保、危改、土地等矛盾多发领域,组建小分队进村入户,排查矛盾隐患,信访调解成功率达100%,处置问题更加快捷,服务质量更加提升,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据了解,目前该乡化解信访案件106件,排查矛盾纠纷187件、调处成功164件,调处率达98%,乡村治理中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齐琦 何曼菲 蒋所昌)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