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彝村唱响幸福山歌

2021年02月26日09:26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额苏村远眺

“脱贫攻坚好政策,新房盖起老房拆。以旧换新改新貌,祖国真的了不得……”这是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额苏村的彝族村民为了迎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而编写传唱的新歌。

地处大山深处的额苏村,多年来,118户村民一直过着水电路不通、信息不畅的隐蔽生活。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外出务工村民少,家家守着一亩三分山坡地辛苦劳作,始终富不起来。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村里村外通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舒心电,建起了搬迁小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致富有了奔头,昔日原始的额苏村变成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村。

巴小顺家是全村31户建档立卡户之一,早些年,一家六七口人挤在狭小的土基房里,每年靠种植玉米、土豆维持生计,收入很低,除了需要抚养4个孩子,2013年因为自己生病做手术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外债,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巴小顺家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优惠政策的扶持,家里的日子有了改善,巴小顺和妻子盘算着如何赚钱致富。

村民聚在一起唱响山歌。

2015年底,有了想法的巴小顺到银行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买了20多只山羊,搞起了家庭养殖。2016年,巴小顺参加了全镇脱贫技能培训班,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在当地煤矿当上瓦斯检测技术员,每月有了5000余元的收入。2017年春节,村里的搬迁小区建成,巴小顺一家搬进了小区,住上了新房。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现在巴小顺家养殖的山羊增加到了200多只,加上在煤矿上班的工资收入,每年有了10多万元的进项。

“不仅住上了新房,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去年过年又买了轿车。”过上了幸福日子的巴小顺笑着说。

与巴小顺家离得不远的杨国装户,前些年外出务工有了点积蓄,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好,但为了给家中老父亲治病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5万元的债务,生活水平越来越差。2016年,杨国装家得到了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扶持,生活压力减轻,一心想着过上好日子的杨国装同年带着妻子到浙江务工,辛苦两年下来,终于还清了债务。2017年,在搬迁小区又分到了新房。2018年,考虑到照顾家中老小的责任,在朋友的介绍下,杨国装到煤矿找到了运输工作,一个月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闲时还可以帮忙妻子务农、照顾老小,收入稳步提升的杨国装,今年1月又买了小轿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村民聚在一起唱响山歌。

据额苏村党总支书记巴华友介绍,村里有一户叫杨果桃的人家,丈夫在10多年前生病去世,杨果桃独自带着4个孩子生活,家中仅有一间四处透风漏雨的破瓦房,生活异常困难。自从开展脱贫攻坚以后,村里及时将杨果桃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小区建好后,村里第一时间通知其入住,并在小区门口为她开了一间零售超市,帮助她解决了增收难题。2017年,杨果桃又组建了家庭,4个孩子有了健康温暖的新家,丈夫在煤矿务工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加上杨果桃经营超市的收益,一家人不仅顺利脱贫,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除了巴小顺、杨国装、杨果桃,村里的贫困户每家都有让人感动的脱贫励志故事,每家都通过勤劳努力走上致富路。同时,通过几年不断投入建设,额苏村旧貌换新颜,更加美丽宜居,先后获得了民族团结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今后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村子山林俊秀、景色优美和彝族民俗文化特色,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小康生活。”谈及村子的未来发展,巴华友满怀信心地说。

村民活动中心。

“幸福走进千万家,唱首山歌把党夸,歌颂祖国歌颂党,荣幸生在好国家……”离开村子时已是傍晚,村民们走出家门聚在活动广场,伴随着音乐节奏,又开始唱歌跳舞,欢快的旋律打破了夜幕降临的寂静,来自大山深处彝族同胞的幸福之音传得很远很远。(郭燚 马超 吴振坤 黄志艳 文/图)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