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底稿” 探访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2021年01月28日0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翻开“历史的底稿” 探访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热闹繁华的徐家汇商圈一角,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白色小楼——徐家汇藏书楼,一处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美好所在”。

创办于184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亦是中国“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重要场所和缩影。

历经近7个月的修缮,徐家汇藏书楼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27日,“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珍藏展”正在此间展出。

正值疫情防控时期,中新社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前来观展的民众皆提前预约了观展时段。他们佩戴着口罩,细细阅览17世纪至21世纪数十个国家的90余件重要报刊,感受300余年间的世界变化。

据官方表示,年代最早的一件展品是1665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绘制的《中国新图志》,这是西方最早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集;年代最近的是2020年5月24日的《纽约时报》,当天该报专辟讣告专页,纪念全美1000名新冠肺炎死难者。

林肯遇刺身亡、美国介入一战、希特勒自杀、人类首次登月成功……这些展品涵盖数十种语言,多数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的私人收藏,上海图书馆也从馆藏中提供数件报刊珍品,向印刷文明致敬。

展品不仅包括一系列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更有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报刊的独特刊号。如《金融时报》的1888年创刊号、《申报》1872年的创刊号、《字林西报》1950年8月的一百周年特刊等珍贵报刊。

“报纸是某一个重大的事件最及时也可能是最粗糙的反映。”张力奋向媒体表示,这也是“历史的底稿”展览名称的由来。

除了这些记录时代的展品,徐家汇藏书楼本身亦是一座可供“阅读”的历史建筑。

北楼(大书房)为上下两层坡顶,上层为西文书库,仿照梵蒂冈图书馆布局,并收有十数个学科的欧西图书8万余册。下层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天一阁风格,萃聚历代善本及各地方志约12万册。南楼(神甫楼),竣工后数度改建,后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汇聚在同一空间中,其设计本身便是文化交流的鲜明佐证。而藏书楼内馆藏的众多珍贵历史文献,更编织起百年来“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徐锦华曾介绍,徐家汇藏书楼形成了以西方汉学、历史、宗教、地理、艺术、哲学、科学为特色的中外文献馆藏,涉及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丹麦、希腊、拉丁文等近20种语言。

文化交汇,是上海兴起的缘由,也是其城市精神的底色。作为交汇点的徐家汇藏书楼,仍静静地见证着数百年历史变迁。(李姝徵)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