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滇国牛虎铜案(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滇王与南越王”展25日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揭幕,共展出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汉时期滇国手形銎铜戈(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本次展览是继“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齐鲁汉风”“寻找夜郎”之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个汉代诸侯王展。
滇国是汉代西南地区实力较强的属国,战国末至西汉早期达到全盛。在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过程中,滇国逐渐融入华夏,并于公元前109年降汉。西汉晚期,滇国走向衰落,至东汉已不见于史籍。
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的西汉滇王之印及印面(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此次展览展出了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的西汉滇王之印及印面。据介绍,史书记载“汉赐滇王王印”,这一记载在1956年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上得到印证,滇王和其亲属的墓地所在也由此得以证实。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文帝行玺”金印及印面,也亮相此次展览。南越国是秦汉时期据守岭南的诸侯国,始于公元前203年赵佗称王,至公元前111年为汉所灭,共历5世93年。“文帝行玺”龙纽金印证明了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反映了汉初对南越采取了“服岭以南,王自治之”的政策。
此次展览展出了滇国籍田祭祀场面贮贝器、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二人盘舞鎏金青铜扣饰、鎏金掳掠铜扣饰、立犬铜狼牙棒、手形銎铜戈、牛虎铜案等多件文物。其中,扣饰是滇人装饰于腰间的饰品,背面有一横制的矩形扣,便于穿系或悬挂,以动物纹为装饰的扣饰多以掳掠、剽牛、乐舞、狩猎、动物搏斗为主题,不仅体现了滇人真实的生活场景,还反映了滇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南越国 “万岁”瓦当(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此次展出的西汉时期广州陶屋、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以及望柱等文物,则反映了南越国在干栏基础上对中原建筑技术的吸收和融合。
该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和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等六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程景伟)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