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童心港湾”建设标准再“升级”

 

2020年12月24日08: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共青团“童心港湾”建设标准再“升级”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一座256年的老宅子——吕家大院依然发挥着“余热”。这里没有被用作参观景点,而是被房子的主人吕歆妍用来开办“童心港湾”。

  “这是我们自己家的老宅子,有2000多平方米,找人修葺后供孩子们用,他们都很喜欢这里。”吕歆妍说。

  事实上,很多地方对于如何建好用好“童心港湾”还处在摸索阶段。

  12月8日,为推动项目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在四川省团校组织召开了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建设标准讨论会。会上,来自四川、广东、河北等12个省份的代表汇报交流了项目实施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并对第二版《共青团“童心港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修订展开研讨。

  选好场地,让孩子有去处

  “童心港湾”能否更好地落实,选好项目点是前提。

  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主任、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侯宝森告诉记者:“在项目选址上,主要选择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通过‘青年之家童心港湾云平台’,各地上传照片,进行评估考核后才能选定。”

  在四川省德阳市红伏村,“童心港湾”设在了村委会。“童伴妈妈”朱兴萍介绍说,选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利用村委会的便利条件:室外活动场所大,室内面积是80平方米,周边采摘、游玩资源丰富,留守儿童也相对集中。

  在选址方面,第一版《标准》给出了明确要求:要优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村经济较差,有志愿服务基础的乡镇、村,乡镇党委、村委支持力度大;场地交通相对便利,尽可能15—30分钟可达,便于儿童及家庭参加活动; 室内空间不小于20平方米、室外空间不小于80平方米,优先考虑能开展户外游戏、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

  “场地可以借助党政既有阵地、公共服务场所、学校和市场资源,只要基础装修条件、卫生条件好,保证日照充足、空气流通、安全可达就行。”共青团“童心港湾”建设标准课题组成员张毅告诉记者,“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小于20平方米会让儿童感觉压抑和气闷,不便于开展活动。”

  张毅介绍,总体来看,在第一版《标准》的指引下,团省委支持的资金已经到位,团县委对“童心港湾”的选址、链接资源工作基本完成,逐渐呈现出一种自运营的良好生态。

  《标准》还针对“童心港湾”设备配置及空间布置提出要求,比如包含基本办公设施;游戏、手工、音乐、体育等动态活动区,阅读、写字、棋类等静态活动区;配置适合儿童活动的玩教具、图书及体育活动器材等。

  “‘童心港湾’的布置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既要方便儿童使用,又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儿童喜爱的方式进行布置,保证安全、舒适。”中央团校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何玲说。

  记者了解到,《标准》细致到,需要儿童了解的规章制度要没有生僻字,公告信息尽量图文结合,使用不同颜色,甚至对室内桌椅尖角包边处理都有要求。

  聘任“童伴妈妈”严格把关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童伴妈妈”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在选聘方面,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年龄问题。目前《标准》提出:“童伴妈妈”的年龄需在25—50周岁之间,具有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专长并经省项目办审核,年龄可适当放宽。

  对此,江西省代表潘丹丹认为“50岁有点大”,一旦出现身体状况,“童伴妈妈”和孩子都比较危险。 与其相反,河南省代表史方则认为,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不仅45岁,50、55岁都可以”“这个时候她们自己的孩子大多已经上大学了,没什么事情,有足够的精力照顾留守儿童。”山西省项目办管理员温馨也支持适当放宽,她认为项目点都在比较偏的地区,年轻人流动性大,要留下25岁左右的青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童伴妈妈’的能力有限,如果工作能力很强也就出去打工了,很少留在本村。 ”团四川省委权益部王峰对年龄标准放宽解释说。

  不仅如此,《标准》要求“童伴妈妈”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以后新上岗的‘童伴妈妈’每年要尽量安排体检,这既是对她们的关爱,也是对孩子负责。”侯宝森说,在今年共青团“童心港湾”培训班期间,全国项目办组织了在成都参与培训的100多名“童伴妈妈”体检。

  除此之外,《标准》还对“童伴妈妈”的学历、品行及个人习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高中(中专、职高)及以学历,具备简单的电脑操作和文字编辑能力,掌握当地方言,群众基础好等。

  “《标准》要求‘童伴妈妈’每周服务不能少于16个小时,每月一次家访。情感上每周一次谈心,建立微信群与家长沟通,把爷爷奶奶不能关注到的反馈给父母。”侯宝森说

  “无论是点位的选择,还是‘童伴妈妈’的选拔,或是举办活动都要贴近生活,目的就是要陪伴在孩子身边。”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执行院长、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专职副主任张华伟说。

  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培训力度

  除了年龄,如何把握好“管”字,建章立制,强化督考是各省代表关注的又一焦点。

  在河南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史方看来,“童伴妈妈”的考核标准不一样,导致考核困难。她建议,应该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合适的奖惩制度,以此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在考核方面,河北省项目办林小斐为大家分享了河北的做法。河北省制订了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考核的标准,月度是团县委对“童伴妈妈”进行考核,季度是市一级对团县委和对“童伴妈妈”进行考核,然后统一给出季度通报。

  “从3月31日制度施行后,目前第二、第三季度通报已经出来了,效果还挺好的。”林小斐说,“童伴妈妈”的量化评比与团省委“夺旗争星”考核结合起来,按照每月集中培训1次、活动指导1次、观摩互评1次、点评量化1次的频次,激励大家比学赶超,提升关爱服务质量,使“童伴妈妈”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有序。

  陕西省代表孙露自己就是一位“童伴妈妈”。对于考核,她认为需要从制订好工作计划出发,根据工作计划组织考核。“既然能选上来就也能让他们选下去,不是一劳永逸。”对于那些不合格的“童伴妈妈”,山西省代表温馨希望能添加一条更换与撤销制度。

  在培训方面,各省代表一致认为应该多增加一些培训。

  “‘童伴妈妈’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有的一辈子没有走出家乡,视野很狭窄。她们对系统性的知识、对青少年的认识还不够,通过培训才能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实力。”山西省代表温馨说。

  不仅是针对“童伴妈妈”,各省代表还提出增加项目办管理员培训的需求。广东省代表于伟峰认为,可以把每年的培训做成一个范本,之后的项目办负责人能通过资料快速接手工作。“有了培训资料,‘童伴妈妈’能很快上手,不用口口相传,回到家又忘记了。”他说。

  “目前确实培训力度还不够,只有一次上岗培训,下一步将对项目管理员加大培训。”侯宝森总结说。

  “第二版《标准》吸取了第一版的经验,加之对76个项目点的实地调研和专题讨论,相信今后‘童伴妈妈’能够通过新《标准》更好地开展工作。近期将着重做好各方面意见征求工作。”侯宝森告诉记者。(记者 王璐璐 杨宝光)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