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云南省麻栗坡县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聚焦“动、严、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创新、市场三个导向,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坚持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有效释放,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
干部群众“动起来”。思想推动。采取“一次动员会、一场培训会、一个推动会、一堂群众政策讲解、发放一封告知信”“五个一”模式宣传发动。全县培训115期58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63200余份。抓实查清。坚持群众参与、分类施策、边查边改、严肃执纪“四个原则”;强化宣传培训、摸底排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四项举措”;发挥驻村工作队、乡(镇)村骨干、村民代表和督查工作组“四支队伍”作用。全县清查核实资产8.17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313.6万亩,台账210份。统筹兼顾。遵循“三个兼顾”(兼顾考虑户籍关系、兼顾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兼顾对集体积累的贡献因素)、坚持“七个原则”(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维护稳定、持续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县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村、组数共2063个,确认成员身份269512人。明确股份。集体股设20%,成员股设80%,按类别分别填写股份量化明细(登记)表。全县有经营性资产的102个村委会和114个村小组已完成股份量化工作。规范程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组216个,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有61个。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和全面总结具有麻栗坡特色的产改工作经验。
工作制度“严起来”。强化监督指导。制定“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倒排工期,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措施、齐抓共管。村“两委”、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商定事宜均有记录、留有影像,主动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评估办法、运营管理、承包、租赁合同等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实行实名登记制度;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实行“配股到员、发证到组、一组一证、一证多员”管理模式;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实行“配股到员、发证到户、一户一证”管理模式。
资产资源“活起来”。“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活起来。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扩大确权成果。全县11个乡镇96个村委会(社区)1933个村民小组62401户承包户780337.4亩507259块耕地已确权登记;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累计达78012亩,流转农户11063户,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资源变资产”,沉睡资源醒起来。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林地、水域、荒山等自然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通过一定形式投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收益。“资金变股金”,闲置资金转起来。利用集体积累资金、产业扶持资金、脱贫攻坚整合资金和集体土地经营权等资源,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股东收益,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农民变股东”,农民群众富起来。15个企业、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天保镇天保村委会苏麻湾村小组将边境勘界补偿款130余万采取异地置业的方式,到麻栗坡县城内购置两间门面对外租赁,每年收取租金30880元,从2013年开始每两年按户分红一次,每次能分到2000元;猛硐瑶族乡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定10000亩,涵盖全乡5个村委会,年产茶叶256吨,农业产值1152万元,涉及茶农560人,辐射带动周边茶农1380人,拓宽了群众致富道路;六河乡以组织引领明确“新指向”、党员带头开拓“新路子”、成立机构搭建“新平台”、整合资产、探索“新资源”的“四新”模式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李艳萍、张雯铭、王正委)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