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强起来 党员活起来 群众动起来

乡村善治的腾冲样本

 符皓

2020年11月19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编者按: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提高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探索乡村善治过程中,云南省腾冲市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了村民小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体系——“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使村民小组党组织强起来、党员活起来、群众动起来,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填补法治、德治空白,实现村民小组“1人管理”为“多人共管”,变“要我管”为“我要管”,构建了“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农村治理新格局,为腾冲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自管组发动村民参与,经过艺术化改造的帕连小组一角。(人民网 符皓 摄)

“村民小组党支部参与村组管理没有具体抓手,党支部战斗力在小组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村民小组管理压在小组长一人身上,人少事多,小组管理力不从心。”

“村干部岗位有限,村民想为小组做事,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

……

提起农村基层治理难题,问题一箩筐。如何破解?各地结合实际展开了探索。

在云南省腾冲市,2019年以来,该市围绕“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的目标,启动了“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第一个“1”,是指建强一个村民小组党组织;第二个“1”,是指建好一个村民小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管组,自管组组长由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长担任,自管组内设3至15名成员,共同参与村务管理;“N”,则为健全村民小组党组织领导下的N个群众组织,具体设立类别和数量根据各村组实际需要而定。

“1+1+N”治理体系一建立,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激活了农村治理的末梢“神经”,效果立竿见影,在推动腾冲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村民自管组也成为腾冲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孙家寨小组自管组发动村民拆除村里的违章建筑。(摄影:黄春俊

“三无”乡村精彩蝶变

“算下来,平均每月不低于5000元,比起打工,收入不减,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秋收后,天气转凉,村里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在摊位上忙着招呼游客的杨文佐笑得合不拢嘴。

杨文佐今年38岁,家住腾冲市五合乡联盟社区帕连村民小组,该组是一个傣族聚集村寨。2019年,在上海打工9年的杨文佐,看到村里搞乡村旅游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而在以往,帕连随是傣族村寨,但除了村民的服饰穿着,在村居环境和产业发展上,与周边村寨并无多大区别,为赚钱,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村子无特色、无优势、无潜力,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如何推进?当地党委政府展开了调研。

2019年底,五合乡探索推出了“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作为其中的试点小组,帕连村民小组在成立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村民自管组。根据村民小组管理实际需要,自管组又下设了妇女小组、环境卫生小组、老年协会、治保小组、义务调解队、农业科普宣传小组6个群众组织。

自管组组长由村民小组长担任,自管组成员共9人,均由村组党员和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构成,自管组成员又担任群众组织负责人。每个群众组织又分别挂钩联系几户人家,确保政策宣传、组织发动精准到户。

自管组建立后,各群众小组各司其职,村组党员找到了服务村组事务的抓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村民找到了服务村组事务的平台。管理村子不再成为小组长一个人的事,变为户户参与、人人有责。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自管组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在腾冲推动辖区南部乡镇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的政策利好下,帕连小组的自管组发动村民流转了78亩土地种植热带水果,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做得有声有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乡村旅游上,帕连小组引入了艺术家团队,对村子的房屋内外进行了艺术化包装改造。

房屋还是那栋房屋,村子还是那个村子,经过艺术画装裱外墙、诗句上墙、织锦及竹编工艺体验展示,帕连这个平凡无奇的小村落,一下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旅游休闲、写生研学、参观考察等各色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客栈、农家乐、工艺品店、小吃铺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作为帕连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者,返乡后的杨文佐在村里租塘养起了鱼,还在村边广场摆摊卖起了傣族特色小吃,收入还不赖。

“经过艺术打造后,从去年年底开始到现在,到帕连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高峰期每天多达3000多人次。”一年不到,看到村子精彩蝶变,帕连小组组长、自管组组长杨正学对自管组发挥的作用赞叹不已。

“1个人负责管理小组事务时,遇到事情时也没有个商量处,思路打不开。”他表示,自管组让自己有了更多参谋和帮手。

“之前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现在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村组都能够及时得到贯彻落实。”五合乡原党委副书记张占菊如是评价了“1+1+N”治理模式给当地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带来的提升。

芭蕉林小组村貌。(人民网 符皓 摄)

村组管理“得心应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1+1+N”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并不仅限于帕连小组。

在毗邻帕连的联盟社区孙家寨小组,长期以来,村民占用集体土地建商铺、盖牛圈、堆放物料等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突出,任凭小组长磨破嘴皮子,依然得不到有效控制。

2019年11月,孙家寨小组的自管组和群众组织成立后,针对私搭乱建问题,先由村民小组党支部提议、自管组商议,再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决议,统一执行,18户占用集体土地私搭乱建的违规建筑被逐一拆除。

“自管组调动小组村民主动解决内部问题,成功实现了小组矛盾不出村。”自管组成立后,孙家寨社区自管组成员孙正侃和许多村民找到了为村组集体做事的平台,谈起自管组在村组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满脸自豪。

如今,沿着腾密公路(腾冲至缅甸密支那)行进至猴桥镇下街社区杨家田村民小组路段,只见公路两侧干净整洁,栽种了紫薇、樱花、茶花、玉兰等各色花卉,成为腾密公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一切,自然也离不开“1+1+N”模式的治理成效。今年7月,杨家田小组成立自管组后,下设了文艺队、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环境卫生组。村组党支部的8名党员全部成为自管组成员,每名自管组组员挂钩联系4户村民,

自管组成立后,杨家田小组发动村民完成了村里的旱厕改造,对腾密公路两侧堆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并种上了400余株花卉。

“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让村民看到了自管组的巨大能量,对自管组充满了期待。现在不担心村民不配合,反倒担心我们在自管组工作没做好,村民不满意。”运行下来,杨家田小组党支部书记杨景荣惊喜地发现,有了自管组,村组党支部参与村组事务有了具体抓手,自管组也成为团结村民、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

曾经,在猴桥镇永兴社区芭蕉林小组,在常规的红白喜事外,宴席种类繁多,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盛行。

“别的地方都在办,为什么不让我办?”村干部上门劝说,办宴席的村民如此怼回。乡里乡亲的,说重了还伤了和气,劝说工作收效甚微。

今年6月,芭蕉林小组成立了自管组,下设社会治安小组、环境卫生小组、产业发展小组、文艺小组、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自管组成立后,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牵头下,自管组修订了村规民约,对大操大办行为进行了约定。随后,党员和自管组成员带头示范,红白理事会负责监督,彻底杜绝了大操大办、高价礼金等陈规陋习。

“通过自管组联系群众、组织发动群众,把村民的心都拢在了一起。”芭蕉林小组党支部书记、自管组组长邵维炳表示,自管组让村组管理工作从以前的“力不从心”变得“得心应手”。

杨家田小组自管组发动村民清理腾密公路两侧的堆积物。(摄影:杨景荣)

经验探索一直在路上

组织规范、运转高效、作用明显,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目前,腾冲已在辖区18个乡镇的村民小组成立自管组180个。

不过,在运行过程中,自管组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在帕连小组,动员村民参与自管组,就曾有村民以“忙不过来”为由拒绝。

的确,作为自管组成员,不可能随时待在村子里,遇到有事外出时,该如何履职?

韩家寨小组开展“1+1+N”组织结构宣传。(摄影:孙德斌)

芒棒镇红豆树社区韩家寨小组的经验不失为一种参考。韩家寨小组是一个搬迁安置点,有61户286人。该组党支部书记朱红艳介绍,针对村里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实际,在成立自管组时,有意识地将名额向在家的女性倾斜。即便有自管组成员是男性,遇到其外出时,其家人也会主动代工代劳。

参与村组集体事务,自管组成员全凭一腔热血和公心在办事,时间一久,热情消退,如何提高自管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自管组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生收益后为组员发放一定补贴。”采访中,各个村民小组不约而同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在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以芭蕉林小组为例,该小组在设立自管组下的群众组织时,特地设立了产业发展小组。产业发展小组结合小组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实际,规划带动村民套种了皂角、草果、红花、油茶等作物,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在产生收益后,为村组公共事务支出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村民自管组不设届期,成员的产生、调整撤换或增补由村组党组织提议,报行政村党组织同意,党员大会审议,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除资金激励外,为保障自管组成员认真履职,腾冲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从运行“规范化、科学化、实体化”方面,对自管组运行机制进行了约定,确保自管组成员做到“全员参与带头、农业发展带头、环境改善带头”。

“村民小组党组织强起来、党员活起来、群众动起来。”“1+1+N”点燃了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村组管理的热情,在推动治理模式完善上,各个村组的干部群众也纷纷给出了意见建议:

“希望上级部门积极创造条件,给自管组成员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联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明坤提议。

“将自管组作为培养村干部的资源库,确保从自管组成员中选拔任用村干部形成常态。”杨景荣说。

“希望自管组带动我们农户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后,韩家寨67岁的村民张生友对自管组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充满期待。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