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感谢信 颜值不高内涵挺足

程浩

2020年11月0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张丽梅拿着自己手写的感谢信。人民网 李发兴 摄

43岁的农家妇女张丽梅决定写封感谢信,感谢帮扶她家的昆明理工大学。

可她上学只上到初一,很多字不会写,有些字就算先前会写,太久不写,也早忘得一干二净。即便这样,她还是决定写,“他们(帮扶干部和驻村队员)对我家太好了!”张丽梅的理由很充分。

张丽梅家在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普瓦村,这个2500多人的山区村子,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451人,其中包括张丽梅家。

为帮着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8月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开始定点帮扶羊场镇的3个行政村,普瓦村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来,昆明理工大学利用高校资源优势,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尽全力带着村民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全村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张丽梅家不例外。

打和丈夫结婚起,张丽梅就觉得日子不顺。2003年3月22日晚,邻居家着火,她家被波及,被烧得啥都不剩,一家人没地儿住,只能挤在烤房。

好多个夜晚,看着一双儿女,张丽梅和丈夫面面相觑。好在两口子没放弃,慢慢有点积蓄后,重新盖了瓦房。打那时起张丽梅觉得,两口子过日子就像一双筷子:一是谁也离不开谁;二是什么酸甜苦辣都要在一起尝。

“甜”没等到,“苦”先来了。2008年,丈夫患上比较严重的颈椎病,整天浑浑噩噩,打不起精神。没过几年,2016年,更糟的事缠上这家人——女儿中考考体育时突然昏厥,急忙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心脏病,得动手术。一家人东拼西凑,还贷了款,才把新农合报销后的4万多元结清。

张丽梅拿着自己手写的感谢信。人民网 李发兴 摄

那一年,张丽梅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昆明理工大学的帮扶下,一家子日子开始从谷底慢慢往上爬。

2018年,通过易地搬迁,一家人搬到羊场镇附近的新房。新房100平米,张丽梅家只出了1万多,“我们小区买菜可方便了……”那之后一段时间,她逢熟人便说。

女儿上高中那几年,每年有上千元的生活补助;昆明理工大学的帮扶干部和驻村队员时不时来家里坐坐,和张丽梅聊聊家常,鼓励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临了还会拿给她数百块钱,她不要,可拗不过帮扶干部和驻村队员,也便收下了。

女儿自打那次昏厥后,虽然病好了,可记忆力大不如前,学习成绩跟着蹭蹭往下降。今年高考,孩子的分数刚上二本线,咋报志愿,张丽梅拨通帮扶干部——昆明理工大学学生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历勇的电话。

起初吴历勇建议孩子报昆明理工大学,上学后他可以照应。张丽梅担心孩子分数达不到,吴历勇想想也是,分析来分析去,他建议孩子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一个好点儿的专科,毕业后可以当老师。张丽梅和女儿同意了。

一件件小事堆起来,帮扶干部和驻村队员在张丽梅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她想好好感谢他们,又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思前想后,决定写封感谢信。

10月28日一大早,她找来纸笔,把情绪酝酿好,开始提笔写。好久不写字,很多字不会写,她就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把微信语音转换成文字,再誊在纸上。比如持之以恒、慰问、拯救等词,就是这样写的。

来来去去,张丽梅写了4遍,才觉得差不多了。可结尾咋收,高度咋提起来,她憋了很久,想起院墙上的标语——“听党话 感党恩 幸福生活党给予 勤劳致富报恩情”。“得,就这样!”她有些满足。

看到这封感谢信,满打满算不到500个字,字迹不工整,还有错别字,比如把“政府”写成“正府”,可字里行间透着真情。

而再看过去那些细碎的时光,张丽梅觉得都是值得的。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